国外的学者armtrong对网络成瘾的人做过全面的描述,并提出7种网络成瘾类型:
1、网络性成瘾,即网络色情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字。
2、网络关系成瘾,指沉溺于能过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朋友。
3、网络强迫行为,指以一种难以抗拒的冲动,沉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
4、信息收集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
5、网络如乐成瘾,最典型的是网络游戏成瘾。
6、网络入侵成瘾,最典型的例子是黑客攻击别人的网站。
7、电子计算机成瘾,指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或计算机程序设计师一再沉迷于各种程序的设计。
根据国内一项研究发现,我国网络成瘾的人群与国外主体人群不完全一致我国是15-20岁,小于国外一般情况的20-30岁;在网络内容的使用上,我国网络使用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上,尤其是青少年网络问题大多与网络游戏挂钩。
从目前的研究发现和一些心理咨询结果来看,多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背后存在着一些没有被满足的合理心理需要。
首先,生活中的成就体验。每个青少年都渴望体验到成就感。但当不过于强调“学业至上”的评价体系,使很多青少年找不到学习以外的自我定位途径,不良学业成绩很容易受到老师的批语和父母的责备,沉重的学业负担以及学业带来的失败感,会促使青少年转而寻求各种缓解学习压力和证明自我的途径,而网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内心需要。
其次,良好人际互动由球字业压力和家长 的担心,不少青少年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发展同伴关系。一方面渴望获得者得同龄人的关注和交流,一方面又缺乏良好的同伴关系,以致内心的苦恼常常无人分担,甚至连分享快乐也不容易,而人际关系中,父亲的功能缺失或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科院心理所高博士说,“父亲”不是指物理上的人,而是指家庭中的角色,父亲承担的是规范化的功能,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不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就是父亲太忙,根本没时间和孩子相处。父亲功能的缺失,使很多孩子不能学会控制自己。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人际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合理的游戏需要。青少年不再满足于幼儿或儿童进行的简单稚嫩游戏,他们更期望游戏的同时,有更多的挑战和新鲜的体验。很多网络游戏正营造了一个空间,一方面青少年通过游戏获得休闲的感觉,另一方面青少年游戏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学习技能、付出虚拟劳动、采用战略战术等,可以获得相应在的虚拟货币或身份的奖励。对于青少年来说,现实世界相对缺乏网络世界提供的游戏休闲方式。当然,这其中可以有既有外界建设的不足,也有青少年本身的原因。社会整体的思路,和青少年本身的主动性都有待改善。
当下,让青少年不接触网络,显然不是合理的做法,越来越锪学习会借助于网络,青少年通过网络能够获得多元化全求化的教育。面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的问题,也许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构建现实的平台,去满足青少年网络成瘾背后的合理心理需要,把这些融入到教育与培训中,也许是一个治本的方法。
来源:生活指南频道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