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开慈:万坡林场的“常青树”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卓少民 编辑:redcloud 2013-04-07 08:59:49
—分享—

  

 

  王开慈:万坡林场的“常青树”

  慈利新闻网讯【记者 卓少民】开慈花卉苗木合作社负责人王开慈为了改变万坡林场面貌,多年来扎根在那里,修路架线、种花养草,通过努力,现在的万坡林场已是花与树的海洋。王开慈也因此被称为万坡林场的“常青树”。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开慈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基地万坡林场,看见王开慈正在苗圃里忙碌着给前来咨询技术的人谈论着花卉苗木载培相关知识。王开慈告诉我们,在绿色环保成为时尚的今天,像这样接受相关技术咨询的事一天平均下来达到了四五次。

  在慈利人眼中,今年50岁的王开慈是个非常了不得的人物:破产多年的万坡林场在他手中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林场面积也由原来的550亩增加到如今的1550亩,花卉品种达到870多个,他培育出的花卉苗木,销售范围辐射到湖南省周边四川、广州等5省60多个县市。因劳动业绩突出,王开慈先后荣获慈利县“经济能人”、张家界市“花卉苗木销售大户”、“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然而,二十一年前的1992年,当时经营小五金店的王开慈,由于销售市场的逐渐萎缩,小店时刻面临关门停业危险,为了生活王开慈不得不另寻出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王开慈终于痛下决心将小五金店转让出去,然后辗转去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市场,凭着多年经商积攒的经验以及对信息的敏锐性,王开慈认定当时在大都市悄然兴起的绿色消费将成为我国的流行时尚。

  1993年春节刚过,王开慈便拿出多年的积蓄从杭州、上海等地购回了第一批花卉苗木,然后利用自家和亲戚的大片自留地,办起了慈利县第一家“花卉盆景苗木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王开慈也不例外。

  由于缺乏技术,王开慈扦插的茶花、茉莉花、含笑等30个品种近1000盆花卉,成活率仅仅只占10%,起步受挫让王开慈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为了提高花卉苗木种植技术,王开慈订阅了《中国花卉报》、《中国花卉盆景》、《园林》、《城市规划》等11种报刊杂志潜心学习。另外,他还花费数万元程行几千公里,先后到武汉、杭州园林局跟班学习,到上海、常州等10多个城市的林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登门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时间的学习王开慈掌握了几百种花卉苗木的栽培技术。

  有了技术,王开慈如虎添翼,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1998年,王开慈投资115万元,建起了4个温室大棚及苗木培植和花卉盆景基地,品种也随之发展到330多个。为了更好地打开销路,王开慈通过村里的远教站点上网查询供求信息,发布广告,并推出了免费规划设计、包运、包载、保成活的举措,很快赢得了市场,很多客户慕名前来,业务迅速扩展到5省25个县市,年销售额达到110多万元,随着事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原来的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王开慈瞄上了当时已处于停产状态的零阳镇万坡林场。

  经过王开慈几年的努力,曾经荒凉的万坡林场现在已是花与树的“海洋”,到处可见各具特色、品质优良、生长旺盛的花卉苗木。雪松、玉兰、香樟等绿化树亭亭玉立,美人蕉、月季花、夹竹桃等各色花朵开满枝头,妩媚妖娆。富裕起来的王开慈没有忘记父老兄弟,他就像扎根万坡林场的一棵“常青树”,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温馨的“荫护”,为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他先后安排40多名残疾人来基地上班,这不仅减轻了政府、社会、和残疾人家庭负担,也给残疾人提供了自尊、自立、自强的发展平台。

  为了让更多的人靠种花卉苗木来发家致富,王开慈在县组织部远教办的支持下,购买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建立了慈利县花卉苗木协会远教站点,依托“协会+远教+群众”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卓少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