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岩:城乡环境同治 让村庄变得更美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朱燕飞 编辑:redcloud 2013-07-26 09:29:47
—分享—

  一说起金岩乡,人们都会想到这是慈利最偏远的一个土家族乡。不过,现在只要你有时间去金岩乡走走,一条条亮丽、整洁的乡村道路便映入您的眼帘,全乡干群共同打造的靓丽、清爽的乡村面貌会给您留下美好的记忆。金岩乡加大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加快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从宣传入手,着力解决观念更新的问题

  城乡环境同治工作,认识在领导,工作在干部,保洁在群众,基于这样的认识,金岩乡在工作之初就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事关整治成败的关键紧紧抓在手上。为切实使广大乡村干部充分认识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金岩乡多次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等专题会议,教育和引导乡村干部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形象的高度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城乡环境同治工作。为切实唤起广大群众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同治工作,逐步养成人人爱环境,个个讲卫生的行为习惯,金岩乡书写了环境卫生标语200余条,印发了环境卫生倡议书3万余份,制作了100多块沿街沿路店铺卫生整洁告示牌,签订了100多份门前三包责任书,各村通过广播进行了环境卫生的宣传发动,做到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宣传工作的开展,不仅为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更主要的是,唤起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激情,为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由被动整治向主动保洁,由政府行为向群众行为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二、从标准入手,着力解决目标明确的问题

  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开展之初,金岩乡在认真分析全乡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一点(乡政府所在地——三元村)、四线(九渡溪、小溪、龙溪、土溪公路涉及到的沿途村)为工作重点,明确了全乡要达到净化标准的工作目标。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实现了所有路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全覆盖。针对全乡公路沿线卫生状况反弹严重,久治不愈的实际,金岩乡投资近10万元,添置了80个垃圾桶、150个垃圾焚烧池、32个宣传警示牌,同时采用挖坑填埋的办法,对多处陈年垃圾进行填埋,彻底改变了公路沿线环境“脏、乱、差”的面貌。

  三、从整治入手,着力解决环境改观的问题

  在城乡环境同治工作中,金岩乡采取多项措施,力求发挥综合效应,集聚效应。一是组织措施。全乡把城乡环境同治工作作为当前压倒性工作和政治任务,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同两名工作初期整改不力、进展缓慢的村主干进行了诫免谈话。8名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包一个重点村的整治落实,蹲村督导,工作在一线,并且明确4名副职领导,专门主抓环境卫生工作。主要领导坚守一线,流动检查,逐一死盯问题,逐一严格解决;二是工程措施。对九渡溪沿线一些短期无法得到解决且有碍观瞻的脏乱地段实施了垃圾填埋工程,开挖了4个垃圾填埋坑、修建了28个垃圾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清运措施。半年多来,村两委班子全面出动,组织有效力量开展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各村有一名支部或村委委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3月以来,南坪、三元、双中、落元、南岳、刘坪、月潭、保健等村出动人力800余人次、清运车70辆台次,清理垃圾300多立方。

  四、从机制入手,着力解决长效保洁的问题

  城乡环境同治工作要治管并重,长期保洁。为此,金岩乡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专人监管,对重点路段确定专人进行监管,有效抑止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倒乱拉等行为;二是分区保洁。各村配备了专门的清扫保洁员,建立了一支2-3人的固定的保洁队伍,在一些较大的村,分设了责任区,确定了保洁人员,做到了区段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定时清运。一些工作量较小、卫生基础较好的村,配备了相对固定的清运机具,定时进行垃圾的上门收集和集中清运,立争做到日结日清;四是路段发包。针对双中村人口多,垃圾清理任务较大的实际,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对垃圾清运工作进行了发包,双中村年出资2000余元,对村内重点路段和全村垃圾的清运承包给了专人,为全村保洁奠定了基础。

  让九渡溪水更清、让天空更蓝、让大地更绿,这是金岩所有百姓的共同心愿,只有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百姓和谐的新农村。农村环境的好坏重在如何使好的环境得到维护、保持,如何杜绝乱堆、乱扔、乱放等现象的发生,如何让老百姓从心里重视它。中坪村支部书记向广生说:“农村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重点在于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和思想觉悟,下一步我们坚决根除破坏农村环境、有碍和谐发展的行为发生,确保村庄的绿化、美化,使道路更整洁,让村庄更美丽”。

  目前,该乡不仅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现象,各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道路平整清洁、村庄面貌一新。在上半年全县环境同治检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城乡环境同治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拥护。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朱燕飞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