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农开先进“五连冠”慈利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有一个成立于2009年7人的县级财政团队,7年来,他们怀着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把责任紧紧扛在肩上,把群众深深放在心中,开拓进取,竭力奉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夺取湖南省农开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全省财政先进少有的“五连冠”,2015年还斩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他们就是湖南慈利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他们用真情付出,用责任担当,用热血汗水洒春秋,用突出能力创业绩,获得群众社会一致好评,赢得了县级财政至高无上的荣誉,田野大地作证,立下了感人至深不朽的丰碑。
情
情,即感情,受人意识支配。慈利农开办的人常说,农业综合开发姓“农”,有着厚实的农情,它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砌的每一条渠道,建的每一条机耕路,整的每一块土地,都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是财政直接服务“三农”的一线重要窗口和门面,这个窗口装饰得明不明亮,这个门面衬托得漂不漂亮,直接影响到财政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农民是最讲感情的,你把农民放在心上,农民就会更加把你放在心上,从事农开工作首先得有农民情结,得讲感情、讲农情,这种感情农情主要是对农民群众的热爱之情,对农开工作的热爱之情。农开工作讲感情农情就得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装在心底,带着感情去工作。毛主席讲过,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可为!特别是当今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不断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全民奔小康的进程,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党和国家保护扶持和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农开工作人员可以也需要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7年的工作中,慈利农开办7名同志的双脚都踏遍了慈利的山山水水,到过了项目区的家家户户,都时常做到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把农民群众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心系三农、情系农开、积极作为、敢为人先”,把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倾注在农开事业上,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时时为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着想,处处从为民服务的细节而为。一方面,在项目规划布局上,主动同新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对接,使农开工程与其他涉农项目主动融合、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把农民想做的事、农开办能做的事做好做实做到极致,通过田、水、路、林、山、渠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农民通路、过桥,农业生产引水、灌溉等最迫切最实际的问题。由于他们时常为农民着想,把每个工程项目当作是自己的事情一样对待,农民群众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即使在工作中出现有工程占用农民土地等矛盾需要化解时,只要他们农开办人员出面做工作,都会尽可能并很快取得农民满意的最大公约数,而让工程项目能顺利实施。其实,农开工作最艰苦、最累人,搞农开工作需要常年生活在乡村第一线,时常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这就需要对农开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有一种深入灵魂的真实情感。他们也深知并感受到在财政部门搞农开工作是最苦最累的,但最充实最能感受民生、享受民情,因为他们把农开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种追求,当成为财政部门撑门面、树形象的民心工程,因此苦中有乐,乐此不疲。尽管他们年龄都不小都是四、五十岁了,尽管要经常多吃苦、多流汗,但换来的是农村面貌的改善,换来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换来的是老百姓的满意和赞许,他们都觉得很值,都觉得很有幸福感,成就感。
责
责,就是职责,是人的担当使然。农业综合开发是财政部门中唯一既管资金又管项目的部门,实际上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办”、“指挥部”,使命重要,责任重大,搞农开工作必须担好责,把领导的信任重托及群众的希望期盼变成自己的责任和动力,做一个项目,就要担一份责任,时时把责任扛在肩上,处处把项目装在心中。
肩扛责任,农开办主任能率先垂范当好带头人。要做好带头人,就得使大家先成为农开工作的内行人。农开工作事关民生大计,专业技术性强,管理要求严格,来不得半点偷懒和虚假,农开工作人员必须懂设计、会检验、树立业务管理威信。农开办主任张志勇从2009年初上任伊始,就对农业综合开发业务进行认真系统学习,查专著、做笔记,写心得,并深入到项目区实地考察和研究,同时带动全办人员学业务、钻业务,不断提高了全办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都成为了农开工作的行家里手,为农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做好带头人,就得立好规矩,管好队伍,拧成一股绳。农开办主任把全办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扛在肩上,事事有人具体落实,并对每项工作和制度细化量化,做到行为有规范,事事有标准,以“没有任何借口”的严格要求把各项工作抓到实处。在执行制度中,农开办主任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主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大家不做的,主任坚决不做,使全办人员能够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保持着和谐友好的团队氛围、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肩扛责任,大家都能板起身子拼当好实干人。农开工作要把求真务实、苦干实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是沉下去,把工作做实,二是钻进去,把工作做细。他们全办7名工作人员,每人每年都有160天以上时间在项目区工地工作,有一半以上的周末都在项目区度过。项目工程质量监管员刘湘泉全年在乡村工程项目区工作达200天以上,三分之二的周末都奋战在工地上,可以说,项目指挥部就是他们的“家”,工地现场就是他们的“办公室”。7年来,他们本着为农民办实事就要办得农民满意的理念,经常吃住在工地,监督在现场,没有工作日和周末日之分,爬山涉水早已习以为常,加班加点也是司空见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是常态。尽管张志勇主任有“痛风”病魔,还有人久患糖尿病,但都不顾病痛,吃得苦,霸得蛮,坚持风里来雨里去,从不间断。做到一张图纸随身带,一把尺子随地量,一本台帐随处记,可以说他们个个都是“工作狂”,人人都是“工程瘾”,只看哪个负责的项目标准高,质量优,群众满意程度高,生怕工程质量出问题引起群众不满意。
肩扛责任,大家都能“严”字当头管,当群众的放心人。打造农开项目精品工程、长久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领域的标杆,这是他们对慈利农开工作的目标定位和管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把质量标杆立在田间,严格按“五化”运行机制操作,即立项程序化、市场运作化、管理标准化、财务规范化、竣工管护化。他们坚持把规划设计落实到田间地头,做到不掉丘块;把材料配比落实到项,做到不掺杂使假;把施工管理落实到天,做到不前紧后松。从清瘀排障到开挖回填、从施工队施工到质量检测部门检查验收,都坚持做到一环扣一款,环环不放松。他们对全县农开工程项目实行了“六制”管理规程:一是学习培训制度,增强质量意识,掌握质量标准;二是工程监理制度,由县农开办、专业监理公司、项目区乡村干部、群众代表一同对工程实行“四位一体”全程监管;三是工程技术指导制度,聘请农业、水利等有关专家成立工程技术小组,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工程质量检查讲评制度,定期召开工程质量讲评会,切实加强质量跟踪检查;五是工程质量达标制度,工程全面竣工后组织施工队、监理人员、技术人员、乡镇党政领导、村民代表参加质量评比,工程质量排名前三位的在来年招投标时分别实行加分奖励,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考评低于80分的不达标施工企业,不得参与下年度项目施工投标;六是竣工工程回访制度,对哪些损毁的工程及时进行修复。他们每个人都把每一个农开工程看得很重,尤其对工程质量抓得很严,坚持只要有项目施工,就有他们农开办工作人员到项目工地督促检查工程质量,并做到公正无私,让百姓放心。在施工队伍招标过程中,他们坚持把讲规矩、守纪律放在第一位,时时出于公心、按程序办事,不牟取任何私利,真正按规则选出技术领先、实力过硬的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他们特别注重严把工程材料进场关,严把材料配比关,严把抽查检测关,及时杜绝诸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对工程质量不负责任的行为,把工程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杜绝事故隐患。
他们在严抓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坚持创新思维,应用新的技术工艺解决工程施工中的难题。2014年,他们在实施赵家岗乡界溪河流域治理项目时,了解到该流域集雨面积大、山洪来得猛、消得快,两岸农田既怕水涝又怕旱灾的特点,探索创新应用了气动浮体闸门新工艺,使河道冲积物堆积较少,挡水高度合适,既能达到旱期抬高水位、满足引水灌溉要求,又能确保汛期开闸泄洪、满足排洪目的,有效解决了拦河坝引水与农田防洪的根本矛盾,防洪灌溉综合效果明显,比原来的抗洪能力提高了4.5倍,为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探索出了一条 新路子,这也是湖南省农开工程首例气动浮体闸门新工艺。
赢
赢,体现的是付出后获取的效果和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7年时间,慈利农开办团队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真挚情感,把对老百姓的责任勇敢扛在肩上,勇于担当,共投入资金1.2亿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了11个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3万亩,新建维修拦河堤坝30座,硬化通水渠166.7公里,新建维修机耕道69.1公里,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25个,极大地改善了慈利县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抗风险能力,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90万公斤,不断惠农富民提高了农民收入,使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加快慈利新农村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张家界市财政局、湖南省财政厅先后几次在慈利召开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广慈利农开工作经验。2011年以来,慈利农开办连续5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夺得全省财政先进少有的“五连冠”,特别是2015年,慈利农开办又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工作经验被《湖南日报》、《中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部新闻中心、《中国财经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推介,先后有湖南、山东、甘肃、辽宁等30个县市农开部门前往慈利农开办学习取经。7年来,慈利农开办团队付出了很多很多,也赢得了许多许多,赢得了众多的成绩,赢得了众多的荣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由衷称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7年光阴,7年坚守,7年付出,7年收获。他们感悟:成功需要坚守,成功需要担责;平凡的岗位可以实现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自己可以实现不平凡的追求,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农开工作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慈利农开办这个团队7年为全县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绩,促成了慈利农村的可喜变化,得到了广大群众发自内心口口相传的赞许,这是慈利农开办每个人用真情坚守、用真情担责、用真情奉献,赢得的最好回报,苦点累点,但很值得,他们都愿坚守这个平凡的岗位,他们都愿作好这样的平凡人,情系农开,无怨无悔!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冯琳 冯胡一娇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