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雷山道教胜地的兴起而衍生的五雷山庙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参加庙会又叫“燃香会”,名目繁多,有“报恩会”、“大香会”、“吉庆会”等20余种,形式各异,但主旨都不离“兴邦扶民”、“家和业兴”、“尊老爱幼”、“轻利重义”等内容。上山朝拜者均由道长“赐红”,寓意“尊祖爱国”、“人寿年丰”、“百业兴旺”等等。逢会期,“三步一扣,五步一揖”者甚众,香歌对唱、赞赏风景、即兴题咏、长声吆喝、炮声连天,还有道教法事、唱山歌、舞龙灯、抬毛菩萨驱瘟、土特产交易等活动。清代,为纪念张兑,将八月十三日的“张翰林会”列入庙会(后延伸为八月初一至十五),举行诗词朗诵、赛诗、土产交易等活动。民国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屡遭破坏甚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和文物管理法,开始修复道观,庙会日渐恢复。1994年举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庙会和2007年的第一个道文化节后,五雷山庙会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五雷山庙会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奇特,历史渊源深远,文化底蕴丰厚,影响力大,传承较好,具有壮观、神秘、独特、融汇的特点,在全国宗教界罕见,独一无二,是留传至今不可多得珍贵的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保护和人文价值。1995年确定为湖南省首批重点宗教场所,1997年确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并于2007年11月11日成功举办了张家界(慈利县)第一届五雷山道文化节,是蜚声南北的道教圣地,是湖南省最早、最大的道教群落和道文化传播中心,也是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风景名胜区。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