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板板龙灯起源于宋朝,发源于慈利县龙潭河镇,是乡村农民自编自演的大型文化艺术。道具由木板、龙头、龙尾、腊烛等构成。木板长五尺六寸,宽五寸,每个板上面装有五个八方灯笼(表示五谷丰登),板子两头留有圆眼,板与板之间用一根小木棒穿插在圆眼里进行连接,连成一条长龙。龙头和龙尾用竹篾扎制而成,内装腊烛,外表用枸子皮纸裱糊,夜晚舞之,灯光闪烁,观赏效果奇佳。其玩的主要方式是:起初玩的是像蛇一样的圈大盘,龙头顺左方向往内转,再又从中间顺左反转向外,慢慢的演变成玩“福禄寿喜”、“太平年”、“祖国万岁”等造型,参加表演队伍少则要三到四百人,多可达二千余人。
板板龙灯具有:古、土、狂、美、稀的特征。其一,形式古老、源远流长,从宋代起就代代相传,在清朝的《慈利县志》上,记载着龙潭河“板板龙灯”;其二,样子土里土气,因为大部分农民都是土家族人氏,所以看是土像,做的土事,玩就更土;其三,表演狂野武孽,兴趣来时,吆喝连天,连走带跑,前面一旦急刹,就出现剪九夹,板子发出格格的响声,甚至有的板灯被扯破,表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其四,结构独特,表演形式多式多样、气势磅礴,黑夜观灯,美妙无比、引人注目;其五,稀奇,全国独一无二,分布区域小,只分布在慈利县龙潭河镇周围的4个乡镇。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