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年饭又称年夜饭,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土家族人》》》
真正团年这天是正月初七
土家族人真正团年的日子是大年正月初七。至今在重庆、湖北、湖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人还流传着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即大年正月初一为鸡过年、初二犬过年、初三猪过年、初四羊过年、初五牛过年、初六马过年、初七人过年、初八谷过年、初九豆过年、初十棉花过年)。每逢鸡犬猪牛羊马过年这天,主人家都要给它们吃一天的粮食,把它们关在栏圈里喂养,不让它们自己到山坡上去找吃的;豆谷棉花过年这天,主人家也要做上一桌饭菜摆在这些农作物的面前,进行祭祀。象征着土家族、苗族人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抢年》》》
看谁家年夜饭最早
最早,人们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家禽牲畜,进行依次排名,鸡是第一个为人们报晓的“时钟”,就排列第一;狗为人类看家护院,就排列第二。其它牲畜按对人类的贡献的大小依次类推。所以,人过大年就定为正月初七日。在唐代后,人们就将农历腊月三十这天称为“团年”,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日子。这天,便是土家人一年中最热闹幸福的日子。
利川一带的土家人在“团年”这天,家庭成员必须到齐,儿女们不管在外有多远,都得赶回家一起吃“年夜饭”。吃年夜饭越早越好,土家人有一种“抢”着团年的习俗,也就是看谁家的鞭炮放得早、放得响,年味儿也就越足。准备年夜饭是家里的女人负责,男人负责帮忙添柴加火,打杂或者贴春联等。
祭祀 》》》
人畜树都有份
团年之前,男主人就会上山或者到各个祖坟前祭祀祖宗。通常是要准备香蜡纸烛、鞭炮、一小碗扣肉、酒杯、白酒、米饭等。还会带上一把砍刀,用来清理坟上长出的杂草。这种祭祀一般是家里的男人,带着小孩子一起去的。女人就在家里看家。
过年的当天上午还要上山为逝去的先辈烧香,俗称“送亮”。送亮回来后,家中就用猪头肉在土地神,神龛下祭祀神灵,以祈求来年平安。祭祀完毕后,将盛宴放于桌上。这时,鞭炮齐鸣,大伙在阵阵鞭炮声中吃着年饭。平时小孩剩饭大人都会指责,可是这餐年夜饭,大人还会主动要求小孩剩饭,意味着有吃有剩,来年有余、丰衣足食。
吃完年夜饭后,还要给家里的牛羊猪狗等家畜喂年饭。如果想知道来年什么食物价格最贵,就要看狗先吃哪样食物,先吃肉,肉贵;先吃豆腐,黄豆贵等。
给家畜喂完年饭后,还要给房屋周围的果树喂饭。主人拿着斧头,端着一小碗白米饭去给果树“喂饭”,先用斧头给果树皮砍开一道小口子,将米饭塞满口子里。一个人问:“结得多不多?”一个人在旁边应答:“结得很多!”一人又问:“甜不甜?”一人答应:“呡甜!”以期待它们来年能使自己收获更多、硕果累累。
守岁》》》
全家人坐在一块开开心心拉家常
以前,土家族人在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要“守岁”。把柴火烧得旺旺的,全家人都坐在火坑旁,一边嗑瓜子、花生、黑桃、板栗之类的食品,一边摆家常、猜谜语。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先洗澡、洗脚、扫地,穿新衣服,脚要洗翻过膝盖,越洗得高越好,预示来年走人户时会撞到人家正在吃饭,别人会戏称:“你三十夜脚洗得好”。
十二点到了,小孩子们便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鞭炮烟花,冲出家门去抢年!谁放的最早预示着来年的好运来得最早。接下来就是给小孩子发压岁钱。然后大家又坐在一桌前吃放在甜酒里面煮的糍粑,再热几个小菜,围在火炉边吃,有“甜蜜和团圆”的意思。吃完夜宵后继续守岁,直至天明。
来源:武陵都市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