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访的礼节
拜访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它可以联络感情、交流工作和增进友谊。同时,拜访又是一种礼节性很强的社会交往活动,稍有疏忽,有违礼仪,就会影响相互间的关系和友谊,也有损自身形象。那么,拜访时应注意哪些礼仪?这里根据场合的不同,分别介绍到居室、办公室和宾馆拜访的礼节。
(1)到居室拜访的礼节
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到对方家中做客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礼节:
①事先有约,准时到达
当你决定到某人家拜访时,要事先与主人取得联系,预先向主人家透露即将来访的信号,将给主人预留出相对充裕的时间来收拾、打扫房间,或者是更换掉比较不雅的家居服装,以整洁的个人仪容和家庭风貌迎接客人的到来。
一旦与主人约定了时间,就要信守时间,如期到达,以免让主人久等。如遇特殊情况而不能前往,或者需要改变日期和时间,应提前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因为对别人随便失约是很不礼貌的。
如果不打招呼就贸然前去,很容易扰乱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而且也容易扑空。当拜访的主人不在家,而其家人又不认识你时,则应该向其家人或邻居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或者留张名片,以免要拜访的主人回来时,由于不知是谁来访而造成不安。
②巧定时间,穿戴整洁
到居室拜访,时间不宜太早和太晚,最好在下午或晚饭后,要尽量避开吃饭和休息时间。穿戴应整洁大方,适当做些修饰,一是注意自身形象,二是显示尊重主人。
③先按门铃,后进房门
到主人家做客,要先敲门或按门铃,待有回音或主人前来开门时,方可进入。注意敲门动作要轻,要有节奏停顿。按门铃要按一下以后稍候片刻,不能连续不断的按下去。如果主人家大门半开或全开,也要先以平和的语气询问后再进去。如果不认识出来开门的人,则应问一声:“这是×××先生的家吗?”“××在家吗?”待对方给予肯定回答并请进时,才能进门。如果敲错了门,切莫忘了对人家说一声“对不起”或“打扰了”,以示歉意。若别家人告诉你要拜访的主人门牌号时,应道一声“谢谢”。
④礼物微薄,略表敬意
初次登门或在新春佳节到来的时候去别人家做客,带上一点“薄礼”去走亲访友几乎是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必修亲情科目。如主人家有老人或小孩,所带礼品应尽量适合他们的需要。“常来常往”的一般不必带礼物,但遇有重要节日或特殊约会,则不妨带些大家所欢迎的礼品。进门后,要将礼物恭敬地交给主人收下。有的主人不免客气一番,这时应谦恭地说:“礼物微薄,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⑤换上拖鞋,且慢落座
进门之后,如果主人家是铺了地毯或地板砖之类,要在门口先换上主人备有的拖鞋以保护地毯或铺装的地面的干净。然后再向主人行见面礼,一般是握手和问安。
在主人未让座之前,不能自己随意坐下。如果拜访的主人是长辈,或者第一次来做客,更需要彬彬有礼,在主人请你坐下之前,不能先落座。如与拜访的主人关系密切,则可以稍随便些。落座时要轻轻的,不能猛的一下坐在那里。坐的姿势要讲究。
⑥进门招呼,注重细节
在落座之前,要将外衣和帽子脱下,连同携带的手提包、雨具等物,放在主人指定的地方,千万不要乱扔,以免引起主人的反感。落座后,对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应按“长幼有序”的原则,亲切称呼问好。
在与主人交谈时,应注意礼貌,姿势要端正自然,语气要温和可亲;且注意倾听主人的谈论。若对方是长者,他在谈话时,不可随便插话,更不要自以为是。在主人家不乱翻乱看,不乱扔果皮烟蒂,未经主人同意,不拿走主人的任何东西。如果主人招待的是饮料、水果、点心,饮料可以全喝完,但水果、点心只能稍稍品尝。
如果需要使用卫生间,在要用卫生间时对主人说,“请问,卫生间在哪儿”。根据主人的指引和某些事宜的交代之后再使用,千万不要随便使用主人房间的卫生间。记得冲水、擦坐垫,洗手时切勿让水溅出盆外。
应主人之请在主人家吃便饭时,应首先表示请主人与长辈一同进餐,待主人也入座进餐后自己再吃。进餐时要注意文明,适时向主人表示谢意。
⑦适时告辞,“客走主安”
拜访时间不宜过长,平时拜访时间一般一小时为宜,若是在晚上,一般应以20分钟为好,以免影响主人及家属休息。俗话说“客走主安”,客人不及时告辞,主人是不得安宁的。
告辞之前不可让主人看出急于想走的样子,也不要在主人说完一段话或一件事时,立即提出告辞,这样会使主人觉得你对他的谈话或所说的事不耐烦。如果发现主人有急事要办,则应适时结束交谈并告辞。在选择合适时机决定告辞时,应恭敬地对主人说:“时候不早了,我要告辞了”。告别时,注意向主人及其家庭主要成员招呼“再见”,并诚意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主人热情相送,应及时请主人留步。
(2)到办公室拜访的礼节
因工作需要到对方单位或办公室进行拜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礼节:
①事先有约,到访敲门
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到达被访人办公室时,一定要用手轻轻敲门,如果办公室的门是关着的,进来后应轻轻地把门关上。
②暂缓接待,耐心等候
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可以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在会客厅、会议室或在前台,安静地等候。如果接待人员没有说“请随便参观参观”之类的话,而随便地东张西望,甚至伸着脖子好奇地往房间里“窥探”,都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即使没有,也要问问工作人员是否介意抽烟。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以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③注重仪表,谢座寒暄
到办公室拜访同样要注意仪容仪表,穿戴要整洁大方,最好穿西装打领带,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拜访的重视程度。
进门后,宾主双方确认身份或职位,自己要提及与之约会的事,让对方明白来意。主人让座,来访者应谢座寒喧,然后大方、轻稳地坐下。当又有客人到达时,自己也应随同主人一起站起来点头示意,表示欢迎并等待介绍。
④谈话要轻,不带礼物
到办公室拜访,一般都是在工作时间。所以,拜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5分钟至半个小时之间即可,而且说话要尽量放轻,以免影响周围同事们办公。
到办公室拜访,一般都是工作访问,多数情况下不必准备什么礼物。但如果是为了感谢对方单位的支持,就应准备相应的礼品,一般以锦旗、牌匾之类的礼品为宜。
⑤切勿争论,知趣告辞
在讨论中,如遇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应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要争论不休,不欢而散。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适当地致以谢意。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识趣地立即起身告辞。
告辞时应彬彬有礼,应同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告别,说“再见”、“谢谢”;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等。
(3)到宾馆拜访的礼节
如果外地客人来到本地,住在某宾馆里,得知消息以后,应前去进行礼节性的拜访。拜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礼节:
①讲究仪表,如约前往
拜访前应按约定时间前往。时间的约定,多由对方确定。预约时必须问清宾馆的位置、楼层、房号、联络电话等。到宾馆这样的正式公共场所,要重视着装,若是穿着不得体,有可能被拒之门外,即使不被阻挡,也会招来人们冷峻的眼光。
②进出大门,主动招呼
进入宾馆的大门和内大门时不要急匆匆忙忙,在大厅及走廊上脚步要轻、要稳。向服务员询问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平缓。
进出宾馆大门、上下电梯,当有门迎、电梯服务员为你提供服务时,不要忘记道谢。
③认清门牌,客厅交谈
到宾馆后,应主动向保安或服务人员说明来意,然后最好在总台向房间打个电话,告知客人自己已经抵达,经房间客人允许后,方可到房间去。
到了具体的楼层,进客房前,应看清房间号码。敲门后,站立于门前,待客人开门后,如不相识应作自我介绍,确认身份后,客人请进,方可进入房间。进入带有会客厅的房间时,不应进入卧房交谈。
④提供帮助,招待客人
到宾馆拜访客人大都属礼节性的,一般不必准备礼物。但作为东道主,亦应向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应关心询问客人到异地生活、工作上有何不便,需要提供什么帮助。为了尽地主之宜,可为客人接风洗尘。
2.交谈的礼节
交谈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情感、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在交谈中想把话说好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使交谈起到上述的媒介作用,你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谈技巧。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不能避免跟别人交谈,一个不喜欢或不善于与人交谈的人,在交际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障碍。就拿日常接待工作来讲,与人交谈的水平在接待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待工作的成败,毫不夸张地讲取决于交谈是否成功。因此交谈一定要注意礼节。
(1)目光的注视与面带微笑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蔼亲切,目光注视得体。交谈中注视对方在谈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谈时,神态要专注,表情要自然,语言要和蔼,表达要得体。如果不注视对方,或边交谈边处理与交谈无关的事务,被认为是轻慢对方的表现。
注视是有讲究的,目光距离对方最好在1米左右,目光注视对方的部位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在对方两肩外侧10厘米的地方分别画一条竖线,头顶上方5厘米上画条横线,再在胸部画条横线,组成一个方框。目光在这个方框内移动,有时还会出现交谈双方目光对视的情况,不必躲闪,应泰然自若地缓慢移开。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一般目光与对方接触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比较合适。在洽淡、磋商、谈判等场合,为了给人以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如果是在社交场合,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如果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之间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交谈中仅仅注视对方还不够,应让对方产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使话题谈得更广、更深,相互间的感染就越多,在心理上达到某种默契的程度。与人谈话时,脸上要带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接待客人时要面带微笑,会显示出你所具备的涵养和工作水平。微笑要自然、亲切,不要让人感觉到是皮笑肉不笑,办公室来了客人,不管是找谁的,是否认识,也无论你当时的心情如何,都要面带微笑向客人致意。一个面带真诚、善良微笑的人,谁都愿意接近他,从而赢得许多朋友。
(2)手势的运用与漫不经心
乱叫不算是说话,乱挥乱舞不算是手势。不自然的手势,会招致许多人的反感,造成交际的障碍。优美动人的手势常令人心中充满惊喜;柔和温暖的手势会令人心中充满感激;坚决果断的手势,好像具有千钧万马的力量;有的手势令人深刻地感到他的热情和欢喜;有的手势却轻率得像个阿飞;有的手势漫不经心;有的手势使人觉得他洋洋自得;有的手势告诉你他非常忙,正要赶着去办一件紧急的事情;有的手势又告诉你,他有要紧的事情要和你谈,请你等一等。在让座、握手、传递物件、表示默契以及谈话进行中,手势有时成为谈话的一部分,可以加强我们语言的力量,丰富我们语言的色调,有时候,手势也成为一种独立且有效的语言。
与客人交谈时,除非需要用手势或加强语气、强调内容或表示特殊感情之外,交谈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可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但应注意控制不当手势的运用。例如用手指着人说话,反复做一个同样的手势。要知道,无意义的举动足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浅薄、轻浮。
与客人交谈时不要看书、看报、看文件,或是面带倦容、不断地打哈欠、剪指甲、整理衣服。不要将手抱胸前,或翘着二郎腿不停地抖动。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活动手腕、双手插兜等漫不经心、傲慢无礼的动作。这些小动作,也许你根本就不在意,但却给客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他会觉得你精神不集中,不愿听他讲话。
(3)情绪的控制与一视同仁
也许你被工作中的问题困扰,也许你被家庭琐事弄得不得安宁,也许是领导对你的工作提出了批评意见,总之是你心情非常烦躁。此时,如果正好有客人来访,那么你不但要面带微笑接待客人,而且要热情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不要客人说了半天,而你却一言不发,使客人不知所措,这是有失体面的,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交谈。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其他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交谈要礼貌而谨慎,不要与其中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给人一种神秘和疏远冷落他人的感觉。
参加别人的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时,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4)话题的选择与回避隐私
与人谈话最困难的,就是应涉及什么话题。一般人在交际场中,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了解或考虑,而又不宜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这时可就地取材,按照当时的环境寻取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是在朋友的喜筵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作为第一句。比如说:“听说您和某先生是老同学?”或是说:“您和某先生是同事?”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是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意急转直下,问得不对的,根据对方的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虽是老套,但能够可以引起话题。赞美一样东西常常也是一种最稳妥得体的开头话,如赞美主人家的花养得好之类。
再如,你与交谈的一方因为身份、职业不同,可向对方了解一些他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让对方谈他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表明你已机智地吸引了对方交谈的兴趣,话语才会绵绵不绝。一时找不到话题,那么也可以沿用中国的老习惯,先问对方的籍贯:“府上在什么地方?”,因为按我国习惯问对方籍贯是很自然的事。知道了籍贯,话题就容易找了。比如,广西的,可谈谈桂林山水;东北的,可谈谈被称为东北“三宝”的人参、貂皮、鹿茸角等。如果是老朋友,那么,话题范围则是海阔天空,不应该那么拘谨。
话题的选择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一句不雅的话说出口,身份立刻被人看低三分。
(5)气氛的调节与善于倾听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持续谈上10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不过不论难易,总要设法打通这难关。常见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略下工夫,这种不幸情形就可减少,甚至于做个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每个人由于其经历、所受教育、家庭、兴趣、性格等不同,由此带来谈话的领域、内容、“兴奋点”也有差异。交谈不仅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因地、因情而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因此,在与不同性格、不同行业、不同熟悉程度的人交谈时,就要察言观色,选择语言,甚至转移话题。
与客人交谈时,不但要善于说话,而且重要的是要善于倾听客人的说话。在倾听中,要表现得大方、自然、诚恳、精神集中,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并要不时的表示“哦”,“是”等,以引起说话人的兴趣,启发对方说出你感兴趣的话题。如你确实想插话,应用商量的口气:“请稍等一下,我想提个问题可以吗?”有的人经常习惯于话还没听完,就忙于下结论,这是令人反感的做法。
3. 通信的礼节
(1)座机礼仪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话,在社交生活中,人们普遍地使用电话作为联系、沟通和表达情感的工具。虽然电话中的交谈一般不能面对着面,但电话同样能反映和使人感受到通话人的文明程度和礼仪修养。
①何时通话与自报家门
拨打公务电话时要注意不要一上班就打电话,因为一般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计划当天的工作,在这个时间段不要打扰对方;另外要避开临近下班的时间打电话,对方往往急于下班,很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打公务电话最好选择在早上9点至下午5点之间,如果有些公司有午休,则应是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之间。另外,公务电话应尽量打到对方单位,若确有必要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时间和睡觉时间。也不宜太早或太晚打电话,除非事情特别紧急。
拨打私人电话平常应在8点以后,假日最好在9点以后,夜间则要在10点以前,即使是给同学、朋友、同事家里打电话,也应选择此段时间,以免干扰对方及其家人的休息;如果不是特别熟悉或者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要在早上7点之前、晚上10点以后打电话;不要在用餐时间和休息时间打电话,否则,有失礼貌,也影响通话效果。
接通电话后,比较得体的问法是“现在通电话方便吗?",如果对方不便接听,应挂断电话或缩短通话时间。记住不能在方便自己的时候,干扰了别人。一般以不影响对方的工作和休息为前提。例如,晚上10点后一般不要打电话到对方的住所,午间给有午睡习惯的人打电话也会引起反感,另外要尽量了解对方的作息时间。
在打电话时,最讨厌的,莫过于当拿起了听筒时,听见那边说“猜猜看我是谁?”如果你的电话是在卧室里,接电话的人也有空闲的时间,那么瞎猜一顿勉强敷衍,倒不成问题,反正一会儿“谜底”就会公开。若你听电话时正在公共场所或办公室里,那就不胜尴尬了。谁有工夫慢慢猜“是谁?”所以,主动打电话者应自报“家门",以免尴尬。报单位全称或规范简称以及自己的名字。
②及时接听与展现笑容
电话铃响了,应在第一时间接听,一般以铃响不超过三声为原则。一般在电话铃响之后迅即接听。如果让电话响了四次以上,就应该先向对方致歉:“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如果电话铃响了更长的时间就应该先加上一句“很抱歉,让您久等了”。因为在电话当中等待超过三声铃响就会让来电者感到烦躁和不安,电话接听者理应为给来电者造成的这种不良情绪而道歉。
接电话时如遇到“未报家门者”应说“请问您是哪一位”,如需要转接,应告诉对方“请稍等”。除非有要事不能脱身外,受话者应亲自并及时接听电话,慢条斯理不会提高身价,相反傲慢无理只会增加对你的反感而已。作为受话者,其宗旨应是宁愿麻烦自己也不浪费对方的时间,在任何时候都须尽力做到准确迅速地为客户服务,显示出随时随地为客户服务的姿态。因此,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做的准备是,在电话机旁准备笔和纸,将此作为一种习惯。否则不仅失礼,还会给对方留下“办事效率低、管理不善”的印象。
在通电话时,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也要抱着“对方正在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不管何时,只要笑容可掬地接听电话,声音自然会把明朗的表情传达给对方。愉悦的笑容会使声音自然轻快悦耳,因而留给对方极佳的印象。相反地,若接电话时板着脸,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声音自然会沉闷宁重,无法留给对方好感。
在接电话时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意识到每个打过来的电话都是一个友好的访问,拿起听筒就像是对待你最要好的朋友和你最喜欢的客户。当你微笑着接听电话,你就在构建一个好的形象,客户会感到受尊重、受欢迎,就会和你保持长期的、忠诚的业务关系;你的同事及朋友就会感到你愿意和喜欢听到他们的电话,认为你愿意和他们交往,因而继续和你保持良好的关系。
③善意挡驾与时间控制
如果说公司接线员是为整个公司进行电话转接的话,总经理办公室秘书则是给总经理筛选电话,以让总经理拒绝接听不必要的电话,节省接听不必要电话的时间。
同时,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不要说出指定受话人的行踪,不管是直接上司或其他部门负责人。更不能在对方没有报姓名、单位,而询问上司或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去向时,直接告诉对方,而应是客气而礼貌地询问:“对不起,请问您是哪位?”以避免由于误会而引起的尴尬。在电话中传达事情时,应重复要点,对于数字、日期、时间等,应再次确认以免出错。
有时,上司提供干扰者名单,让秘书拦截。但也有例外情况需把握好度,一般在“安静时间段”秘书也必须接通的电话有:总经理的直接上司,他的配偶、子女以及约好的客户等。总经理一般对秘书“拦截”的电话加以整理后再安排专门时间集中拨打,从而有效地节省时间。
还有一个节省时间的技巧就是通过多打电话出去的办法来减少打进来的电话的干扰。掌握时间的支配权别让自己成为他人的“时间人质”。
在集中回电话时,要养成一个习惯。打市内电话要按打长途电话的态度去打,打长途电话单位付费要按自己付费的态度去打。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一般控制在3分钟之内完成。根据事先列出的要点,拨通电话后做简单的问候就进入正题,说的时候要简明扼要。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因为对方可能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或因为我们通电话而占线,其他重要的电话无法拨打进去。如果你知道通话会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一个好的办法是在你开始谈话时。对其说:“你有时间通话吗?”采用这种方式,对电话打扰的抱怨就会减少许多。
通话前打好腹稿,备好纸笔。对于哪些内容该详说,哪些略说, 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哪些需要反复提醒和强调的,并需要对方作好笔录的,心中一定要有数。
④声调第一与音量适中
从理论上讲通电话是看不见对方的容颜和表情的,只有靠耳朵的灵感,让对方能听出你在微笑,这是打电话的艺术。心理学家指出,通过电话与人交谈时,声音的质量在第一印象中占70%,话语只占30%。电话另一端的人对你的看法不仅仅取决于你说话的内容,还取决于你的表达方式,以及说话的语气和语调。同时,对方也是根据你的“声调”来判断与你是“短话长说”,还是“长话短说”的人。
打电话的语调要适中,不能根据平时说话的习惯,要以一种特殊而适合打电话的节奏和速度,音量也要加以调节,太轻或太重都使对方听起来不清晰。一般来讲,从电话中可听出你的声音的成熟度和性格特征:声音较大的一般精力充沛,性格强硬,不容易退让;声音轻细的,则较为温和、中庸。另外,说话速度太快、急促,体现出说话人是个急性子,希望把事情马上说完,给人感觉你很忙,没有时间或不耐烦;而说话速度太慢,则容易让人感到在打官腔,办事拖拉,而这一切都无助于双方的沟通,最好在和对方通电话时,根据其语速,调整自己的语速,采取相似的语速容易引起共鸣,容易给对方留下好感。总之,宁让对方提出“声音大一点儿,好吗?”也不要让对方提出“声音小一点儿,好吗?”。
⑤谁先挂断与公私分明
在将要挂断电话时,不要过于匆忙,也许对方在最后一刻才想起要补充些什么。若我们主动挂了电话,对方就没有表达的机会了。那么谁先挂断电话,又怎样挂断电话呢?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以下三点:第一,原则上是打电话的一方先放电话;第二,通常是长辈、上司、客户先挂电话;第三,领导或是女士时,即使是你打电话过去的,也应请对方先挂断。
上班时间一般不打私人电话,但有时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周末你要约女朋友或男朋友晚上见面,那就要在她下班前10分钟拨电话给她。这段时间一般办公室都正在做下班的准备了。当然即使是周末长时间的聊天也是不合适宜的。因为这些时间属于公司,而不是雇员个人。上班随便打私人电话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不负责,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他同事的正常工作。
(2)手机礼仪
如今,手机越来越流行了,它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有手机的不在少数,青年更是人手一部甚至两部。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无论是在社交场所还是工作场合放肆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公害’,手机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使用和佩戴手机如何才能体现自己的“层次”呢?
①手机佩戴,讲究位置
在一切公共场合,手机在没有使用时,手机不应整天拿在手里或挂在脖子上,招摇过市很不雅观,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
放手机的常规位置有:一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这种位置最正规)。二是上衣的内袋里。有时候,可以将手机暂时挂在腰带上(正式场合不可以),或是开会的时候交给秘书、会务人员代管或是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②以下场合,不宜使用或应该关闭(调为震动)手机:
公共场合特别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那样既不安全也给其他行人造成干扰。
在会议中或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把手机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这样既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又不会打断发言者的思路。而那种在会场上铃声不断,并不能反映你“业务忙”,反而显示出你缺少修养。因为在会场或会谈的短短时间里,你不和别人联系,天也不会塌下来!
在一些场合,比如在影剧院打手机是极其不合适的,如果非得通话,或许采用静音的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是比较适合的。
在餐桌上,关掉手机或是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还是必要的。不要在举杯祝酒或正吃到兴头上的时候,被一阵烦人的铃声打断。如果确实需要接听,这时应该礼貌的和同桌就餐的人说一声“对不起,我出去接个电话”。而不应该在餐桌上与来电者大声地、没完没了的通电话。
无论业务多忙,为了自己和其他乘客的安全,在飞机上都不要使用手机,以免干扰通信,影响飞机安全。
不要在病房、加油站等地方使用手机,以免所发信号干扰治疗仪器,有碍治疗或引发油库火灾、爆炸。
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时应该把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压低一下,不要把手机当成麦克风,不必让所有的人知道你在打电话,以赢取路人的眼球。在通话时时间不宜过长,力求简单、明了,也要注意音量和谈吐。
③设置彩铃,避免搞笑
现在有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使用彩铃。有些彩铃很搞笑或很怪异,与千篇一律的铃声比较起来,确实有独特之处。但是彩铃是给打电话的人听的,如果你需要经常用手机联系业务,最好不要用怪异或格调低下的彩铃,以免影响你的形象和公司的形象。
④使用手机,注重细节
拨打手机。由于目前手机话费较高,因此如果预计通话时间较长,在拔打对方机时首先应该询问:“如果方便,我可以打您的座机吗?”或“您用座机给我打过来好吗?”
手机号码。电话号码在今天代表着人的身份,自己的电话号码是隐私,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在有人询问同事电话时,应事先征得同事的同意后,再将号码告诉询问人。
借用手机。如果遇到急事借用他人手机时须注意,应当面拔打给自己要呼叫的人,接听对话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如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应事先征求机主的同意和谅解。同时,在打电话时应事先向通话方声明“我是在用他人手机”,以获得对方谅解能及时结束通话,并避免对方按照借用手机的号码回拨。
(3)短信礼仪
手机短信成为联络感情、交流情况、沟通信息、相互提醒的重要手段,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使得它也成为手机礼仪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使用手机收发短信,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短信联络,调至震动
在一切需要将手机调至震动状态或是关机的场合,如果短信的声音此起彼伏,那么和直接接、打手机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上述场合,即使用手机接收短信,也要设定成震动状态,并且不要在别人注视到你的时候查看短信。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查看手机短信,能说明你在全神贯注吗?
②短信内容,格调高雅
在短信的内容选择和编辑上,应该和通话文明一样重视。把不堪人目的黄色段子转给各色人等,也同样是没有公德的行为,既不尊重对方,有时候还会给对方家庭造成误会。因为通过你发的短信,意味着你赞同至少不否认短信的内容,也同时反映了你的品位和水准。所以不要编辑或转发不健康的短信,特别是一些带有讽刺伟人、名人甚至是革命烈士的短信,更不应该转发。
③祝福短信,有来有往
现在每逢节日,人们都会发祝福短信。来而无往非礼也,所以别人发来短信,自己就要回一个短信。接到对方短信回复后,一般就不要再发致谢之类的短信。
④短信署名,不误正事
短信署名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元旦前一天工作关系繁多的秦先生收到了70多条祝福短信。其中有60条是不署名的,好多内容还相同。秦先生也搞不清楚这些人都是谁和谁。这种祝福发了等于没发。如果是正事,不署名更会耽误事。
⑤拨打电话,短信预约
有时要给身份高或重要的人打电话,知道对方很忙,可以先发短信“有事找,是否方便给您打电话?”如果对方没有回短信,一定不是很方便,可以在间隔较久的时间以后再拨打电话。
⑥提醒对方,短信较好
如果事先已经与对方约好参加某个会议或活动,为了怕对方忘记,最好事先再提醒一下。提醒时适宜用短信而不要直接打电话。打电话似乎有不信任对方之感。短信就显得非正式、亲切得多。短信提醒时语言应当委婉,不可太生硬。
⑦隐私短信,及时删除
一些人经常把手机放在桌上,如果出办公室或者去卫生间,也许有好奇之人就会顺手翻看短信。如果上面有一些并不希望别 人看到的短信,就可能引起麻烦。如果不幸被对方传播出去,后果就更严重。夫妻之间亦是。难免会有异性同事、朋友发一些语言亲呢的短信,其实是因为双方熟了,开开玩笑。如果让爱人看见,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此类短信一定要及时删除。
⑧上班时间,少发短信
发送短信最主要的是要讲公德。上班时间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即使不忙,也不能没完没了地发短信。否则就会打扰对方工作,甚至可能让对方违纪。如果对方正在主持会议或者正在商谈重要事项,闲聊式的短信更会让对方心中不悦。
⑨影响休息,勿搅美梦
有些人觉得早上7点之前,晚上10点以后不方便给对方打电话了,发个短信告知就行。短信虽然更加简便,但如果太早、太晚,也一样会影响对方休息。
(4)电子邮件礼仪
电子邮件,又称电子函件或电子信函。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所组成的互联网络,向交往对象所发出的一种电子信件。使用电子邮件进行对外联络,不仅安全保密,节省时间,不受篇幅的限制,清晰度极高,而且还可以大大地降低通信费用。
现实环境中,我们在待人处事之间,常会根据对方的言行谈吐、用字遣词来衡量评估,并推敲其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相对地,自己也会因应不同的场合、对象来表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在使用E—mail时,基本上也是如此,唯一的不同就是只能透过文字来传达感受,我们无法看到对方的肢体语言、声调、表情,因此在文字的表达上就更显得重要。
①主题要明确,内容要简。
一个电子邮件,大都只有一个主题,要善用邮件主题,将主题进行高度概括,最好不要超过15个字,若概括得当,让收件人对整个电子邮件一目了然。
网上的时间极为宝贵,所以电子邮件的内容应当简明扼要,愈短愈好。大多数的人在看邮件时,都不太有耐心,而且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要表达的内容,尽量简单扼要、条理分明,避免长篇大论。
②语言要流畅,语意要清楚
电子邮件要便于阅读,就以语言流畅为要。尽量别写生僻字、异体字。引用数据、资料时,最好标明出处,以便收件人核对。
③结尾要署名,错别字要纠正
对不同的收信对象,会有不同的署名。但无论如何,在信件的最后都要署名,要让对方知道是谁发来的。在邮件寄出前,至少从头到尾要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文法错误、语意不通或是错别字的地方。尤其是写给上司和客户的邮件,更要特别注意。
④写信要控制,邮件要清理
若无必要,轻易不要给他人乱发电子邮件。尤其是不要与他人谈天说地,或是只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电子邮件能否成功地发出,更不宜随意以这种方式在网上“征友”。有不少网民时常会因为自己的电子信箱中堆满了无数的无聊的电子邮件,甚至是陌生人的电子邮件而烦心不堪。对其进行处理,不仅会浪费自己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可能会耽搁自己的正事。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