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四章 服饰礼仪

编辑:redcloud 2012-08-18 12:24:13
—分享—

第一节   

 

1. 着装并非穿衣

着装,指服装的穿着。着装.严格地说,它既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站在礼仪的角度上来看,着装是一门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单指穿衣戴帽,更是指由此而折射出的人们的教养与品位。在各种正式场合,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增加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同时,注意着装也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

着装体现仪表美,除了整齐、整洁、完好,还应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第一是文明大方。要求着装要符合本国的道德传统和常规。在正式场合,忌穿过露、过透、过短和过紧的服装。身体部位的过分暴露,不但有失自己身份,而且也失敬于人,使他人感到多有不便。

第二是搭配得体。要求着装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精心搭配,特别是要恪守服装本身及与鞋帽之间约定俗成的搭配,在整体上尽可能做到完美、和谐,展现着装的整体之美。

第三是个性特征。要求着装适应自身形体、年龄、职业的特点,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即在不违反礼仪规范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可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切勿盲目追逐时髦。

2. 着装的“TPO”原则

TP0是英文中的时间、地点、场合三个词的缩写。着装的TPO原则,是指人们在选配着装时,应当注重时间、地点、场合三个客观因素兼顾。

 T”原则,即时间原则,主要是指穿戴服饰时应考虑时代性、四季性、早晚性。所谓时代性是指服饰应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和节奏,不可太超前,也不可太滞后。四季性是指服饰穿戴应考虑春、夏、秋、冬季的气候环境。早晚性是指服饰应根据每天的早、中、晚气温变化而调整。通常,早上、白天因户外活动或非正式活动较多,可以在穿着上稍微随便一点,晚上因宴请、音乐、舞会等活动较多,出席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当穿戴正规才是。

 P”原则,即地点原则,主要是指服饰穿戴者将要出现的空间环境。地点原则要求参加人员对即将到达的正式场境有一个了解或估计,是办公室还是码头车站?是高级宾馆还是公园、绿地,还是野外?……然后再选择自己应穿的服装和应戴的饰品,尽量做到在种类、质地、款式、花色等方面与所要参加的地点相协调。

 O”原则,即场合原则,主要是指衣饰打扮应顾及活动场所的气氛、规格。庄重、严肃的庆典、仪式活动应尽量正规;轻松、愉快的郊游、远足应尽量随便。当参加远足、郊游一类活动时,应穿舒适、便于活动的便装。乘坐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应穿宽松舒适的便装。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