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餐礼节
宴请和赴宴,是我们礼尚往来的一种交往形式。在现代社会,随着商业和市场经济的繁荣,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都很普遍和频繁。而宴请又是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形式。可以说,每个成功的人士,离不开宴请和赴宴。因此在社会交往和现实生活中,通晓宴请礼仪,提高社交礼仪的能力和加强社交礼仪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1)问候主人,结识宾客
参加宴会,首先注意的是服饰。服装应该是整齐、大方的,且适合身份。这样,不但你打扮得美观,而且也是对主人表示敬意。当你应邀赴宴时,进门处可能会有人请你签到,见到主人时,你一定要说些问候的话,尤其是要跟女主人打招呼,然后与邻近的客人握手,互相问好。
入席前后,尽量与更多的宾客主动交谈,沟通感情,以创造一个良好活跃的气氛。千万别独坐一隅寡言少语。要知道,在这种场合中,正是结识新朋友、发展友谊的好机会。如未到入席时间,可以和你相熟的朋友坐在一起,如果没有熟人又处在没有人介绍的情况下,也可互通姓名而交谈。不过对于异性,则最好先请主人作介绍,这样不但比较亲切,也不冒昧。
如遇熟人要主动招呼,对长辈要起立、让座,对女宾要举止端庄,彬彬有礼。
(2)依时赴宴,就座斯文
我们在参加宴会时,如果请帖上写明“准时入席”,自然要依时赴宴。要是没有写,你可不必理会“恭候”的时候,等到“入席”时间才赴宴,这样,既不太迟,也不太早。太迟了,表示你对主人不够尊敬,太早了又会使人家认为你是太急于用餐了。
一般情况下,正式宴会的座位是事先安排好的,客人要等待主人的安排。即使请柬上写明了桌次和座号,也不要急于就座。就座时要斯文,并向其他客人礼让,入座后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上,不宜将大腿交叠。双手不可放在邻座的椅背,或把手搁在桌上。男士还应帮助女士就座,挪动椅子声音要小。
(3) 席位排列,不出纰漏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而在“食”中又以”坐”为先,无论是正式宴会,还是便宴、家宴,最讲究的就是安排席位,主宾尊幼各有说法。
就宴会而言,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方便参加宴会的人都能各就各位,也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按习惯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宴会可用圆桌、方桌或长桌,一桌以上的宴会,桌子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各个座位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团体宴请中,宴桌排列一般以最前面的或居中的桌子为主桌。桌次的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就座次的高低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桌次的排列。举行正式的中餐宴会时,所设餐桌往往不止一张,这时就要按尊卑之别排列桌次。主要应遵守如下三项规则:
首先,“以右为上”。当餐桌有左右之分时,应以位于右侧的餐桌为上桌。应当说明的是,此刻的左右,是按照“面门为上”的规则来确认的。
二是“内侧为上”。当餐桌距离餐厅正门有远近之分时,一般以距门较远的餐桌,即靠内侧的餐桌为上桌,此即所谓“内侧为上”,又叫“以远为上”。
三是“居中为上”。当多张餐桌并排列开时,一般以居中央者为上。
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上三种桌次排列的常规做法往往是交叉使用的。
其次,席次的安排在宴会上,席次具体是指同一张餐桌上席位的高低。中餐宴会上席次安排的具体规则有四。
其一,面门为主。即主人之位应当面对餐厅正门。有两位主人桌次排位时,双方则可对面而坐,一人面门,一人背门。
其二,主宾居右。它的含义是,主宾一般应在主人右侧之位就座。
其三,好事成双。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每张餐桌上就座之人应为双数,以示吉祥。
其四,各桌同向。通常,宴会上的每张餐桌上的排位均大体相似(见图3—26、图3—27、图3—28)。
(4)菜单安排,量力而行
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请吃饭”,还不如说成“请吃菜”。所以对菜单的安排是马虎不得的。它主要涉及点菜和准备菜单两方面的问题。
①了解菜序,勿出洋相
一顿标准的中餐大菜,不管它是什么样的风味,上菜的次序都是相同的。通常,首先上桌的是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上的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最后上的是果盘。如果上咸点心的话,讲究上咸汤;如果上甜点心的话,就要上甜汤。不管是不是吃大菜,了解中餐标准的上菜次序,不仅有助于在点菜时巧作搭配,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不懂而出洋相、闹笑话。
②量力而行,勿装门面
点菜时,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必须量力而行。如果为了讲排场、装门面,而在点菜时大点、特点,甚至乱点一通,不仅对自己没好处,而且还会招人笑话。这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力求做到不超支,不乱花,不铺张浪费。可以点套餐或包桌。这样费用固定,菜肴的档次和数量相对固定,省事。也可以根据“个人预算”,在用餐时现场临时点菜。这样不但自由度较大,而且可以兼顾个人
的财力和口味。
③客随主便,勿让反感
被请者在点菜时,一是告诉做东者,自己没有特殊要求,请对方随便点,这实际上正是对方欢迎的做法。或者是认真点上一个不太贵的而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再请其他人点。别人点的菜,无论如何都不要挑三拣四。
(5)斟酌菜肴,了解禁忌
在宴请之前,主人需要事先对菜单进行再三斟酌。在准备菜单的时候,主人要着重考虑哪些菜可以选用、哪些菜不能用。在安排菜单时,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通常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以下四条:
①宗教禁忌
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信徒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不吃荤腥食品。
②地方禁忌
不同的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也要兼顾。比如,湖南、四川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腥辣食物,少吃甜食。
③职业禁忌
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在工作期间,不得饮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④个人禁忌
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适合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对于这类人的饮食禁忌,亦应充分予以照顾。不要明知故犯,或是对此说三道四。
(6)敬酒适度,饮酒节制
①主人敬酒,客人回敬
在宴会上,主人有敬酒之举,你也必须回敬一杯。敬酒时,态度要热情而大方。身子要端正,举起酒杯后,待对方饮时可跟着饮。如果是大规模的宴会,筵开百席,主人将依次到各张台去敬酒。每一台可派出代表到主人台去向主人回敬。作为客人,在主人或其他客人祝酒时必须注视祝酒者,停筷静听,绝不能低头只顾吃喝。祝酒时众人都要起立。祝酒一般由主人和主宾先碰杯,再由主人和其他客人一一碰杯,也可以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一个个去碰。
②敬酒适度,巧妙拒酒
当主人或朋友们向自己热情地敬酒时,不要东躲西藏,更不要把酒杯翻过来,或将他人所敬的酒悄悄倒在地上。当然敬酒要适可而止,意思到了就行了。不要成心把别人灌醉,更不要偷偷地在他人的软饮料里倒烈性酒。对于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不允许敬酒,甚至不能上酒,因为穆斯林信徒饮酒是违背教规的。不应当在餐桌上摆放一大堆酒瓶。
一般情况下,饮酒应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饮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以致影响整个宴会气氛。酒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如果本人确实不胜酒量,或根本就不会喝酒,可以拒绝他人敬酒,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主动要一些非酒类的饮料,并说明自己不饮酒的原因。
第二种方法是让对方在自己面前的杯子里稍许斟一些酒,然后轻轻以手推开酒瓶。
第三种方法是当敬酒者向自己的酒杯里斟酒时,用手轻轻敲击酒杯的边缘,这种做法的含义就是“我不喝酒,谢谢。”
(7)用餐表现,礼貌文雅
①餐具不发响声
使用餐具不要发出响声。未上菜时,不可敲打或玩弄杯、筷、匙。用餐过后,应轻轻放下,不要拿在手里乱舞,更不能敲打或乱掷筷子。夹菜时,应礼让主人或长辈,取食动作要快,不要在菜盘里乱翻,一次夹菜不宜过多。夹菜时,不可专挑爱吃的来夹,有转盘的桌子,筷子也不可伸到他人的对面。用汤匙舀汤,不可舀得太满,以免倾洒于桌上。同时,你不可给主人增添麻烦,例如主人问你要喝绍兴酒或啤酒,你要在两种酒中作选择,不可说你喜欢喝威士忌,因为主人可能没有预备威士忌,而使他发窘。
②餐巾铺于膝上
进餐前应先将餐巾打开铺于膝上,餐巾只能擦嘴,用时一手捏在一面的上端,另一手相助。只用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是不文雅的。餐巾不能用来擦面、擦汗,用餐完毕,叠好放在盘子右边,不可放在椅子上。服务员送的香巾(方巾)是用来擦面的,擦完后放回原来的盛器内(香巾盘)。
③饮茶轻轻啜饮
喝茶(或咖啡)时,应用右手拿杯把,左手端盛杯的小碟,轻轻啜饮。喝咖啡时,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或袋装。如需牛奶、白糖时,可自取加入,然后用小匙搅拌。
④不宜高谈阔论
进餐不可高谈阔论。进餐时,不宜高谈阔论。吃食物时,尽可能将嘴巴闭合,吃时不要发出啧啧的声音。万一打喷嚏、咳嗽,应马上掉头向后,拿手巾掩口,如果你在那天伤风咳嗽,最好不要去赴宴,因为在席上频频咳嗽不仅失礼,而且缺乏公德。
⑤水盂沾湿手指
宴会上,如吃鸡、龙虾等腥腻并需用手的食物时,服务员会送上水盂(洗手盅),多用铜质、瓷制或水晶玻璃盅,水面漂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起点缀、去腥作用。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手指,轻轻涮洗。然后用纸巾或小方巾擦干。
⑥提倡公筷母匙
筷子、汤匙,不要整段塞进口里。筷子夹菜送到牙齿,汤匙仅沾唇边,即合卫生又很文雅。应提倡用公筷母匙。夹菜时,偶然掉下一些小菜至碟外,就不可把它重放于原碟,可放于盛置残渣的碟中。
⑦应该闭嘴咀嚼
进食时,不可伸颈向前接食,而且应该闭嘴咀嚼,不要使邻座人听到自己的咀嚼和吞咽声响。
⑧散席礼貌离去
自己用餐完毕,应该等到大家都放下筷子,以及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可离座,如果主人没有其他安排,此时便可以告辞了。你可以随众客人走到主人面前。向主人表示感谢和话别,千万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谈话。即使你有很多话要跟主人说,也该留待他日有空再谈,免得妨碍主人送客。
(8)用餐完毕,优雅付账
如果是一次工作餐,在饭馆用餐完毕,如何大大方方地结账,给你的同伴和服务人员一个好印象,也是重要的进餐礼节之一。
①轻声唤服务员
通常说来,用餐完毕准备离去时,要利用服务人员经过你身边的机会,轻声唤住他,很有礼貌的告诉他:“请帮我们结账。”如果一时没有服务人员走近,不妨耐心地多等一两分钟。
②耐心等待结账
有许多人,吃饭、菜可以吃一两个小时,结账等一二分钟却不耐烦,往往四周没有服务人员,便提高噪门大叫埋单,或者手握钞票,举得高高的挥来挥去。
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有些人自认为自己是消费者,理所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是,这种做法很不文雅,损坏了自己的形象,同时,必须提醒这些朋友一点,坐在你餐桌四周其他桌的客人,他们也是消费者,如果你大声吼叫,是不是影响了其他人用餐的情趣与安宁呢?
③平均分摊餐费
如果男男女女大家平均分摊消费,在一起用餐,大家把钱聚集在一起,应该由一男士唤请服务人员结账。此举一则为餐饮场所的潜规则,二则,体贴女士,彰显男士风度。
此外,除非饭馆有特别的规定,否则一般来说,埋单应该坐在自己位子上,因为跑到柜台前面掏出钱来结帐,既不雅观,也不合乎餐厅礼节的规定。
2、西餐礼节
宴请是待客的一种重要礼仪。大至国宴,小至私人宴请,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当主人和做客的经历。在国外,宴请的菜单往往非常简单,也许他们的国宴还没有我们的家宴丰富,因为他们对吃什么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国人。国外更重视的是进餐时的气氛、环境、衣着等,更注重精神享受。我国有着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传统,自古就有“美食待佳宾”的习俗,我们待客若不是摆一桌子菜,主人总是觉得过意不去。这是中西文化在宴请时体现出的差别。但是在讲究礼仪方面大体是一致的,这大概反映了人类对礼仪追求的共性。
(1)准时赴宴,主动招呼
以社交宴会来说,西式宴会中的礼节比中式的要严格得多。西式宴会是绝对按照准确的时刻进行的。因此.应邀赴宴,绝不能迟到,但也不可到得太早。
到会之后,男女主人照例会在一定地点恭迎的。怎么和他们招呼呢?这一礼节,极为简单。只要与主人“握手”便行,不要进一步地寒喧。因为来宾将接踵而来。如跟主人聊天,不但是不懂礼貌,而且有碍后面接着来到的宾客,和主人握手时,先和女主人招呼、握手,后与男主人招呼、握手。这是西方礼貌。来宾如是男性,手上戴有手套,必须预先脱下,但女性可不必如此。
(2)寻找名卡,入席就座
较大的宴会,在席次上,主人事先已有安排,那就是在长方形的餐桌(西餐从不用圆桌)上,置有来宾的名卡。赴宴者,可以到桌前看看,找到自己的名卡,然后入席就座。更隆重的宴会,有接待者询问来宾姓名,这时,可由他指引,让他把自己带到自己的座位去。
(3)按照惯例,审度情势
小型的宴会,可能没有这样事先排定。那么,来宾必须知道,有空座位,是不能随便坐的。因为,座位安排是有一定的习惯的。
在长方形桌靠近门口的一端是女主人的座位;另一端,是男主人的座位。主宾的位置,总是靠近主人的身边。照习惯是:女主宾坐于男主人的右边:男主宾坐于女主人的右边。所以在没有排定席次的宴会上,作为来宾的,应审度情势。如果明知自己不是主宾,不妨自动坐在离主人较远的席位上。除此之外,作为男宾的,还有照顾女宾的义务。比如,入席时,男宾应替身边的女宾移开椅子,让她入座,自己才能坐下;进餐时,也得随时照颐她。至于女宾接受服务后,可不要忘了道谢。
(4)餐巾防污,勿擦餐具
西餐桌上,在入席之前,每位客人的面前,摆着一条白色的西式餐巾,这是为避免进食时弄污衣服的。在西方的家庭中,日常进餐,多用它塞在领口,但参加宴会时,都是铺在膝上的。较大的餐巾通常只打开一半,对折摊开用。餐毕离席时,把餐巾拿起,搁于桌上的左边便可以,不必刻意地折叠整齐,万万不可用餐巾来擦刀叉或碗碟。
(5)浏览菜单,掌握食量
每位客人的面前,通常都有一份菜单。这意思并非向来宾表示这一顿是否丰富,主要是让来宾考虑自己的食量。因为每一道菜上来时,宾客都不可拒绝,不喜欢吃的话,不妨尽量少取一些,如果吃不完,让其剩下在自己面前的食盘,那等于说不喜欢主人家的菜式和烹调。
(6)刀叉取用,由外向内
对于初赴或少赴西式宴会的人来说,最感到不习惯的便是对于刀、叉、食器的使用了。西餐的汤匙,总是放在食盘右边的。其他用于各道菜的刀、叉,则分左右摆于两旁。左手放叉,右手放刀。食盘上方放甜食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为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叠成花样插在水杯内,或叠好置于食盘上。面包盘在左手。西餐的刀叉数目应与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至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取用。
(7)且慢进食, 看女主人
宴会开始,或者说,由始至终,女主人在这场中,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她是宴会中真正的主人。所以做客的人,必须时刻注意她的举动,以免失礼。比如说,偶有迟到的客人,当她从主位上站起来迎接、招呼,席上的男宾,即使已经坐定,也必须陪同站起来。
第一道菜,可能就是汤(但也有例外,在汤之前,会有若干小吃之类)。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子就是汤匙,它就在你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或果酱用的。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通常,她也要等大家面前都有菜时才开始进餐。喝汤时,只用一把汤匙。喝法是:右手执匙,向外舀喝。而在吃菜时,则要从靠近自己的这边吃起。吃完了菜,应把刀叉并排放在汤盘上,自有招待人员将它们拿去;否则,人家不知你是否吃完。不会将盘子端走的。
(8)不会使用,以静观之
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吃鱼用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用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点。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在离盘较远的一侧。不管你在哪方面有疑问,你都可以看看女主人或其他有经验的客人,看他们用哪件餐具,又怎样用法才动手。
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要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有时桌上会有一把专用的鱼刀,如果嘴里有鱼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子上,也不要扔在地下。
(9)主菜怕凉,客人先吃
主要的一道菜多半由男主人端上,尤其是需要切分的鸡禽或烤肉。他常常要问每一位客人喜欢吃哪部分的肉,你就直爽地告诉他你喜欢吃肥的还是瘦的,深色还是浅色的。你也可以直接告诉他,你不在乎,什么都行。通常大家都等着,面前放着盘子,等到每个人面前都有了菜,女主人也拿起她自己的叉子来,才一起进食,有时,由于客人太多,等久了怕菜凉了不好吃,女主人可能请客人先吃,那时,你也得等邻近的客人都有了菜再开始吃,这才符合礼貌。
(10)交谈话题,主人提出
在进餐时,可否谈话呢?在每一道菜结束时以及喝酒时,常会有谈笑风生的场面。但要注意,话题应让主人提出。做客的人,不要在主人发言之前,贸然地先提出话题。谈话时倒无须将刀叉放下,像说话时不放下筷子那样。人们可以一面说着话,一面拿着叉子。如果客人把叉子放下,女主人可能以为他吃完那道菜了。一个例外是,在你需要用手做手势的时候,可以放下刀叉。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时,万不可拿着叉子在空中摇晃。
(11)菜式吃法,举例说明
关于各种菜式的吃法,刀叉的使用等,试举以下几例加以说明:
吃肉类时,有两种方式,一是边割边吃;一是先把肉块(如牛排)切好,然后把刀子放在食盘的右侧,单用叉子取食。前者是欧洲的古老习惯,后者则是美式的吃法,一般是以前者为比较正式。
肉饼、煎蛋、沙拉,都不用刀,只用叉。
肉盘中如有肉汁,想吃的话,用面包蘸着吃。
吃面包不能用刀叉,只用手撕着吃。
炸薯片、炸肉片、芹菜、芦笋等物,也不用刀叉,跟面包一样,可用手拿着吃。但取食时,仅限于用拇指和食指拈取。食后可用摆在面前的小手巾抹手。
吃甜点,可用叉或匙,可依东西的性质而定。
(12)左边上菜,方可取用
如果服务人员依次走到客人跟前上菜,他将从你左边端上,你就可以很方便地用右手去取菜。如果盘子在你右边出现。千万别取,因为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菜端上来时,最好每样菜取一点。如果有你不喜欢吃的东西,你可悄悄地说:“我不要,谢谢。”不要说你不喜欢吃那道菜,或那道菜不合你的口味,除非女主人非劝你吃不可。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使女主人觉得你不喜欢吃她做的菜,或者你是难伺候的人,通常最好取一点。最令人喜欢的客人总是那些什么新鲜花样的菜都愿尝尝,而且表示很欣赏的人。你如果真的有些不舒服,就应在饭前,私下与女主人道歉;你可以说些这样的话:“我今晚有点不舒服,不会吃得很多,但我又舍不得失去这样一次欢聚的机会,所以希望你能原谅我。”如果你想象力丰富,可以想到女主人为了请客费了多少心血,你出于体贴的心情,自然知道你应该说些什么话。
(13)利用添菜,恭敬厨艺
按着请客吃饭的常规,女主人也许会问你是不是愿意再添一点菜,假如她问到你,而你也想再添点,你就把你的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交给服务人员。假如她不问你,而你要求添菜,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假如你添菜的话,盘子一递给你,你就可以吃起来。如果你不想再要,你可以谢绝,那也是合乎礼仪的。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有很好的机会表示欣赏女主人所做的菜。当她问你:“让我再给你一点鸡肉,好吗?”你这样说是很得体的:“好,谢谢你。这鸡真好吃。”或者说:“谢谢你,我不要了。这鸡是很好吃的,不过,你一开始就给了我很多。”
(14)沙拉用叉,面包手拿
沙拉只准用叉子吃。吃沙拉时,右手拿叉,叉尖朝上。通常有一把吃沙拉的专用叉子,比吃肉的叉子略小一点。如果先上沙拉后上肉,沙拉叉应在肉叉的外侧(肉叉是最大的);如果先上肉后上沙拉的话,沙拉叉就放在肉叉的里侧。如果上沙拉的同时上面包或饼干的话,你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块饼干或面包去帮着把沙拉推上叉子,如果沙拉下面垫着莴苣,莴苣可以随意吃或不吃。如果吃的话,只可以用叉子将莴苣切断。
面包应该用手指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可用叉去叉面包。黄油可用黄油刀(不用个人的刀子)从黄油碟中取出,放在旁边的小碟上,而不是抹在自己的面包上。从一个面包卷或一片面包上掰下一小块,用刀子抹些黄油,再吃。不是把整块面包一下都抹上黄油。美国人常用一把抹黄油的小刀;英国人常用与切肉刀相似、但小一点的刀子,放在切肉刀的外侧。抹黄油的小刀或者放在旁边的小碟上,或者放在小碟的旁边。
(15)传递食品,先女后男
饭桌中间常常有许多别的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这些食品要等女主人提议轮流取用的时候才可以吃。传递这些食品时,每个男客人应先请他身边的女客人拿,或者问她是否愿意让他代取一些。女客人拿过后,将盘子交回男客人,然后再经过她传给另一位男客人。果酱、泡菜,有时还有花生米都是用先准备好的匙子或叉子摄取的。芹菜、青果、小萝卜、新鲜水果、糖果、干点心、干果和面包等都是用手指拿的。假如有的东西已传过一次而你还想再要些,便可自己去取。如果那种食品离别人近,别伸着胳臂去拿,就请他递给你。也要注意别人需要些什么,如果他们需要,就传递给他们。
(16)茶匙搅拌,请勿舀饮
西餐全部菜式上完后,便是咖啡或茶。喝茶的方式是用小茶匙搅拌方糖,而不可拿小茶匙来舀饮或放在唇边去喝。同时,茶一经饮过,便不好再将茶匙放入茶中。
(17)适时吃完,莫让久等
和中国礼节一样,女主人要一直陪着吃得最慢的客人。一个关心别人的客人不会吃太快,好像狼吞虎咽一样;他也不会吃得太慢以至别人等着他。在他吃完所要吃的东西以后,他就应该把刀、叉,或匙(看使用什么餐具而定)放下来,表现出一种吃完的样子,使女主人不致搞不清他究竟是吃完了还是没吃完。刀、叉应并排横放在盘子上.如前面已描述过的那样。汤匙应留在汤碗中。如果碗底有碟子托着的话,就放在碗底碟子上。茶匙绝不可留在杯中,而应放在茶碟上。当你想再喝一杯茶或咖啡时,茶杯、茶碟及茶匙应全部递给女主人。吃喝完毕后,千万别把盘子、碗或杯往前一推。
(18)中途离席,请求原谅
客人在进餐过程中中途离席,或在女主人表示吃饭结束之前离席都是不礼貌的。当女主人表示晚餐已经结束时,她就从座位上起立。与此同时,所有的客人也都应该随着起立。按礼节来说,在女客人起立后,男客人应帮她们把椅子归回原处。在正式的社交场合,男客人应该围桌谈一会儿话,然后进客厅与女客人们相聚。不过.这种习惯在许多地方已经没有人遵循了。在这种事情上,客人们都随男女主人的习惯行事。如果在进餐过程中,你必须离席的话,你必须请求女主人原谅。
(19)西餐礼仪,讲究多多
第一,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要讲话。每一口都不要吃得太多,咀嚼时应闭着嘴。
第二,只有口中无食物时才能喝水。在嘴里还有食物时,吞一口水,将食物冲下,是不礼貌的。用玻璃杯喝水时,千万注意嘴唇上不要有油。要尽量不使嘴唇上有油。如果嘴唇上有了油的话,可用餐巾擦一下。
第三,注意不要把任何食物丢在桌布上或把水洒在桌布上。如果你不小心做出这样的事。不要有任何引起别人注意的动作,而应悄悄地向女主人道歉。你可以说:“啊呀!真对不起,我太不小心了!”
第四,吃西餐最忌由嘴发出任何声音来,如喝汤的声音,咂嘴的声音或更讨厌的打饱嗝的声音都是非常失礼的。
第五,在饭桌上或其他公开场合,不要剔牙,不管是用手指、牙签,哪怕是用你的舌头。如果有东西塞了牙,必须取出,就用餐巾蒙住嘴取出;但是最好还是等没有别人在场时再取出为好。
第六,西餐同样会有酒类供应。烈酒如白兰地酒之类,是在吃肉时配着喝的。女主人会在这些菜式端来时劝饮。客人如果自知酒量不佳,当然可以婉拒,但不能什么也不要,除了略微说明之外,应取果汁或其他饮料代替。
3、自助餐礼节
(1)不排席位,轻松活泼
自助餐亦称冷餐会。适用于人数众多的正式宴请。其特点是一般不排席位。如所邀宾客人数较多,排定席次座位困难,或希望宾客之间有一个比较自由融洽的环境及轻松活泼的气氛,通常多采取自助餐方式。自助餐根据标准不同,其档次也相差很大。但一般的自助餐的布置、用料及菜品的种类大多是西餐中的焖、烩、煮类菜肴,再配上些沙拉、面包、甜点、饮料作为辅助。高档的烧菜比重较少,基至没有。如自助餐的标准较高,餐厅会安排厨师现场制作一些烤、烧类菜品,客人现点现食,以保证火候和新鲜程度。
(2)自由进食,节省人力
这种冷餐会,可以免除主人因所请客人临时因故不能到来,致使有一部分座位空着的尴尬局面。无须等客人到齐,可先后自由进食,同时可以节省人力(在家中请客时,甚为重要)。因为有上述种种便利,所以目前宴客采取自助餐方式的愈来愈多了。
(3)海盗猎获,独出心裁
据考,自助餐的真正起源是8世纪至11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时的海盗们每有所猎获的时候,就要由海盗头头出面,大宴群盗,以示庆贺。但海盗们不熟悉也不习惯当时西欧吃西餐的繁文缛节,于是便独出心裁,发明了这种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的吃法。以后的西餐业者将其文明、规范化,并丰富了吃食的内容,就成了今日的自助餐。很多西方专业自助餐厅现在还冠以“海盗餐厅”的名字,缘由如此。
(4)排队礼让,循序取菜
在享用自助餐时,就餐者需要自己照顾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因此而大随便。实际上,在就餐取菜时,由于用餐者往往成群结队而来,大家都必须自觉地维持公共秩序。轮到自己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装入自己的食盘之内,然后应迅速离去。在自助餐上,如果想要吃饱吃好,那么在具体取用菜肴时,就一定要首先了解合理的取菜顺序,然后循序渐进。按照常识,参加一般的自助餐时,取菜时的先后顺序应当是: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因此在取菜前,最好先在全场转上一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去取菜。
(5)量力而行,多次取菜
在根据个人的口味选取食物时,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眼大肚子小”,必须量力而行。吃自助餐切忌浪费,一定按照自己的食量取食物,不要剩下,而且浪费食物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自助餐提供的食品饮料是不能打包带走的。最出“洋相”,也最令人脸红的地方,莫过于在自助餐厅的表现,有些人取食过多,杯盘狼藉剩了一大堆;还有的人围着“紧俏”的美食站着吃,不肯回到座位上……在自助餐上,应遵守“少取”、“多次”的原则。注意一次不可取得过多,不可把食物乱堆在盘中。同时,应自取自用,忌大家共取许多盘,像吃中餐那样一块儿吃。
(6)吃自助餐,重在交流
自助餐宴的场合一个人单独吃会很尴尬,应主动走到想聊天的对象前作自我介绍后开始与他们聊天,也可找一组正在聊天的人加入进去,可以主动对某人说,你好,我是谁谁谁,这样谈话就可以自然开始。若两个人正在谈话,第三个人走过来,认识他的人要向另一人作介绍。
若对所聊内容不感兴趣或希望更换聊天对象,可以客气地与聊天同伴说我再去取点东西时,再换个地方与其他客人聊天。
当你想与一位陌生人相识,而这位人士正在与他人交谈时,不要贸然打断别人的交谈而作自我介绍,要等到对方的交谈告一段落并注意到自己时方可作自我介绍。在互相介绍后应交谈一会儿再离开,不能打完招呼就走开。
分餐:自助餐实行的是“分餐制”。取菜前每个人应准备好自己的餐具、食盘,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放入自己的食盘内,不要用自己的餐具取菜。
自取:在取食品的时候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取自己的!有些好客的主人看到好菜(诸如大虾之类)不禁会多取一些分给同桌的其他人,反而令同伴尴尬。
适量:参加自助餐会,应遵循“少取多次”的原则,取食时要量力而行。每次取餐少取一点,品尝之后,如感觉不错可以再取,反复去取也不会引起非议,当然前提是吃完盘内的食物再去,显得文雅一些。
打包:无论如何都不要将自助餐打包,外带食物回去,即便是不用付费的内部自助餐会也要遵守这一点。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