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邢方超: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路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宁奎 黄岳云 李思军 编辑:redcloud 2014-06-16 10:15:21
时刻新闻
—分享—

  

 

  张家界日报讯(记者 宁奎 通讯员 黄岳云 李思军)邢方超的羊场位于慈利县岩泊渡镇的深山里,从镇上过去,弯弯曲曲的路要绕很久。羊场三面环山,山上郁郁葱葱,是个天然的好牧场。而邢方超在做介绍时,告诉记者,自己将渐渐地把羊进行圈养。在他的眼里,可持续发展,是自己养殖业壮大的根本……

  在接触养羊之前,邢方超一直与粮种打交道。他高中毕业那年,省林业厅的一个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攻关小组在慈利选点进行试验,“刚好,试验田就选在我们村里,然后,他们需要在当地选一个田间观察员。”经人推荐,十几岁的邢方超入选,“现在讲起来,那时候的工作应该是很累的,早上六点多起来,一直要在田间观察到下午七点回家,然后整理观察数据到晚上十二点,供给攻关小组做参考。”一整天,他都要呆在田埂上,观察父本、母本什么时候开花,开花的角度有多大等等,“每天的数据都不同,不管是刮风下雨,都得呆在那里,但自己从来没有觉得辛苦过。”

  因为“田间观察员”工作做得非常出色,1980年,邢方超被调入慈利县种子公司,任技术员。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和团队一起,致力于粮种技术的研究,“五年的时间,我们研究出了产品‘920’,能够很有效地解决破苞、破叶现象,种子的产量由此从以前的一亩四五十斤,增加到两百多斤,最后达到三百多斤。”后来,由于其出色的工作成绩,还被国家派往越南对杂交水稻在当地推广的可行性进行调研。

  渐渐地,邢方超由当初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种子公司的“一把手”。

  成为“一把手”后,邢方超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市场化的需要,2005年,慈利县种子公司正式解体,他面临着一个选择题,留在体制内,还是“下海”?左思右想,邢方超最终选择了下海,到长沙一家种子公司任生产经理,“因为有两个小孩要读书,光靠财政工资,自己没有办法负担,这是我选择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1年,因为年龄的渐渐增大,也因为看到家乡农村的良田大量荒芜的现状,邢方超选择了回乡。他认为,回来进行土地承包发展农业,前景不错。“成片生产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节约,农资、人工、水资源等等,都能够得到节省,同时还便于机械化操作。”回乡之后的邢方超承包了500亩良田,进行种子生产。

  2013年,邢方超开始养羊。“在国外,牛羊肉占到整个肉食总额的70%多,澳洲甚至达到了90%,国内也渐渐地在重视牛羊肉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开始选择养羊。”他在岩泊渡白洋档村租用了5000亩的山林,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我会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适当地放牧,最终走向圈养。”邢方超告诉记者,他的养殖事业还同时得到了当地林业、畜牧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为自己顺利“上道”提供了不小帮助,“到明后年,我打算把母羊发展到500只左右,年出栏2000只商品羊,并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肉制品加工生产线。”

  在自己发展的同时,邢方超还注册成立了养羊合作社,带动大家致富,目前社员已有百余人。

  其实,养羊还只是邢方超事业的一部分,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都知道,秸秆可以做饲料,而慈利县可利用的秸秆地达60万亩之多,如果我能够利用到其中的20万亩,就可以年产3万吨饲料,而一只羊的日耗饲料为3公斤。除了自给之外,绝大部分还能出售。况且,原材料秸秆的成本非常低。”邢方超说,一般农户处理秸秆都是焚烧,而利用秸秆做饲料,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目前,他的生产设备已经购置到位,不日即可生产。

  在邢方超的眼里,一副蓝图已然勾就。

来源:张家界日报

作者:宁奎 黄岳云 李思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