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作华:关于加大我县公路超载超限运输治理力度的建议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政协慈利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秘书处 编辑:redcloud 2014-12-19 09:31:31
—分享—

副标题:政协慈利县八届三次全会建议发言材料之一

  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王作华

 

  各位委员:

  我就如何加大我县公路超载超限运输治理力度作如下建议发言:

  一、我县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的现状

  自2003年以来,我县共建成县乡公路490公里,农村公路1780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94%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交通项目投资超过20亿元。但由于我县公路超载超限运输问题比较严重,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极大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超载超限运输问题严重

  目前,我县货运车辆共有3319辆,据调查,凡参加营运的车辆基本都存在超载超限运输问题,影响范围为全县所有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主要集中在矿山、采砂厂、水泥厂、钢材、瓷砖等货物装载地,特别是小煤窑、砂石场等矿区,形成了哪里有矿区,哪里有开发,哪里就有超载超限的局面。而且很多是晚上作业,管理起来防不胜防。

  (二)公路受损触目惊心

  科学实验数据表明,正常载重10吨的货车超载1倍,对公路的破坏力是正常载重时的16倍;超载2倍,对公路的破坏力是正常载重时的80倍,这种破坏主要是路面开裂,变形和坑洞等结构性破坏和辙槽、推挤、拥包等路面永久变形等。

  据统计,全县因各类超载超限运输直接导致道路破损的干线公路里程130公里,桥梁8座;破损乡村公路263公里,桥梁7座。最典型的毁损路段有四处。一是省道305线“后冷公路”。2006年投资3300万元改扩建成全长32公里、路基宽度达7米左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008年,三合口乡的铁矿车和因建设张桑公路绕道前往桑植县的铁矿车大量超载通行,“后冷公路”在质量保证期内就出现了大面积断板、路面严重损坏现象。公路逼迫于2011年重修,2013年再次投入3000万元大修16.8公里主干线路段(因资金原因,象市至旭日塔的17公里破损率达50%的县道未修)。二是省道304线。2009年3月投入1.31亿元改建26.8公里,由于运输石门海螺水泥厂原材料和产品的各类大型车辆常年严重超载, 2013年该路段就发生断板7949.8平方米,断板率达3.6%,严重路段每公里达到10%至30%,甚至更多。三是“象三”线和“庄三”线。2010 年下半年完成硬化的18公里“象三”线,2013年完成硬化的8公里“庄三”线,由于三合口铁矿的大量运矿车超载超限运输,一度每车装载达到40吨左右,两条线路均在不到1年时间内发生大面积毁损。据专家测算,按现行标准修复以上两条公路,估计造价约5000余万元,而三合口乡矿区每年矿产收入仅900多万元,得不偿失。四是战马村村级道路。三合口乡战马村2006年投资100多万元硬化村级道路,由于该村境内有7家铁矿,运输铁矿的车辆超载严重,不到一年时间,该路段全线损毁。

  由于超载超限运输对公路桥梁的严重破坏,极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使公路维护费用相应地急剧增加。近年来,县地方公路管理站每年投入150多万元,县公路局每年投入450万元左右治理烂路和改造毁损路段,但路面的损坏速度远超修复的速度。

  (三)道路安全受到威胁

  车辆超载超限会导致车辆发动机性能恶化、动力不足、控制(刹车)失灵,故障频发,极易诱发交通事故,特别是大型重型车辆,一旦出事,往往会酿成重特大事故,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据统计,7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伤群死重大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虽然我县目前还没有超限超载引起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但绝不能忽视隐患,掉以轻心。

  (四)市场秩序陷入混乱

  由于市场运力过剩,车辆获利的唯一途径是违法进行超载超限运输,即通过非法改装“大吨小标”方式,车货总重通常在40吨以上,有的高达100吨。将偷逃的各种税费“转化”为利润。致使运输行业陷入“多超多赚、少超少赚、不超不赚”的困境,严重扰乱了道路运输市场正常经济秩序,也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二、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的成因分析

  1.经营主体结构失衡,运力高于运量。现行运输行业资金、技术准入标准太低,加之风险小、见效快的行业特点,众多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大量涌入,同时因法制意识不强,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个体业户也进入运输市场,最终形成了目前经营主体结构失衡,运力大大高于运量的局面。

  2.运价低,非法改装泛滥。目前运输行业呈现出多、小、散、弱等特点,整个行业陷入比拼运价的恶性循环,据了解,我县运价近三十年来基本保持不变,而燃油价格、劳务成本等都提高了十多倍。为了获取利益,车主给车辆加轴、加钢板、加护栏,造成车辆“大吨小标”。

  3.管控查处不力。一是源头治理不严。对运输源头如境内矿山、采砂厂、水泥厂等货物装载地缺少监管,不能有效控制源头超载现象。二是路面执法力度弱。路政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各自为政、互相推诿、以罚代卸等现象。三是对路政机构保障不力。首先是多头执法,全县干线公路由县公路局负责管理,而乡村道路由县交通局的二级机构——地方公路管理站管理,造成执法标准不统一,管理责任难到位;其次是经费不足。现有从事路政治超人员53人,车辆4台,其工作经费全部来自非税收入返还,造成执法人员不得不多罚创收。四是乡村公路线长面广盲点多。由于乡村道路行政执法相对薄弱,超载超限运输现象更加严重,有些乡村按照《湖南省乡村公路条例》,在乡村公路出入口设置了限宽墩,虽有所收效,但仍难以治本。

  三、治理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的建议

  为推进我县公路治超治限工作,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为治超治限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抓好学习培训。一是分期分批培训各类人员: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交通、交警、公安、工商等部门的主管机构负责人及工矿企业负责人;公路治超治限执法人员;车辆经营者和司机等都是培训对象。二是明确学习内容:主要内容是《公路法》、《湖南省〈公路法〉实施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三是丰富学习形式:学习培训的形式包括辅导报告,集体学习,出外学习(如到郴州等地学习治超治限先进经验)等。要通过学习培训,使全县上下都意识到治超治限不力,路毁桥垮,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的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要把思想统一到“抓治超治限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治超治限就是抓优化环境,修路重要治超治限更重要”的认识上来。

  2.抓好舆论宣传。在全县各条公路和货物装载地的显要路段设置治超治限固定宣传标语,印发致广大运营业主及工矿企业的公开信,在新闻媒体、网络上等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总之,要通过正确舆论导向,消除社会各界各种片面认识及观望态度,了解、理解、支持、监督治超治限,使治超治限由政府行为、行业行为逐步转变为社会行为和公众行为。

  (二)加强领导,为治超治限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我县公路治超治限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公路治超治限工作办公室,由交通、公路、交警、农机、工商、国土、城管、水务等相关部门组成,迅速出台详细的治超治限工作方案,治超治限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治超治限工作督查考核制度。二是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在制度层面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参与、协调联动、综合治理”的治超治限工作格局,为治超治限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完善机制,为治超治限工作提供全面的政策保障

  1.规范运营市场秩序。一是交通运输部门提高运输行业准入门槛,使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差的人员难以进入运输行业;二是由物价部门统一制定运价,保证合法运输者有合理的利润;三是引导运输行业创建网络化、信息化现代运输方式,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现代经营模式,促使运输行业实现良行循环。

  2.合并机构。建议将县公路管理局路政执法大队同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合并,由一个部门主管,统一负责全县境内各条线路的公路路政管理,实行统一执法。全县只有一个执法主体,这样就能做到职责明确,权利明晰,解决多头管理,重复处罚和治超治限责任无法倒查的问题,减少或杜绝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做到横到边、竖到底的全面监督管理。

  3.保障治超治限经费,稳定执法队伍。加大财政投入,主要是新增固定检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联合治超治限机构运转经费。借鉴郴州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县财政要保障公路治超治限工作的专项经费,解决治超治限人员、办案及相关装备经费,为治超治限工作走上法制化、正规化和常态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加大联合执法,在全县形成重拳治超治限态势

  1.严管源头。一是要治理车辆源头。由县治超治限办牵头,组织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进入车辆改装厂点和上路设点,严厉打击非法改装窝点和非法改装车辆上路行驶行为。清理整顿各类汽修厂,要按照“发现一辆、查扣一辆、强制恢复一辆”的原则,核查非法改装行为和公路上运行的非法改装车辆。二是要治理货物源头。货运源头、源尾企业要切实自律,不为无证、无牌车辆装载,不为非法改拼装车辆装载,不为超标准的车辆提供虚假证明。当地政府和企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到位,组织巡查队伍对源头加强督查或派驻人员到源头企业监守。

  2. 严查路面。一是联合执法力量到位,各负其责。交通公路部门负责超限超载车辆检测、卸货、处罚。交警部门负责引导超限超载车辆进站检测,维持交通秩序。公安部门负责打击暴力抗法、保障治超治限执法环境,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改装车辆的监管等工作。二是制裁认定标准执行到位。严格执行国家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和处罚标准,做到逢超必检、超载必查、超载必卸、超载必罚。对少数知法而又故意违法业主特别是暴力抗法行为,实施严格处理,使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使其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三是按照治超治限工作的要求,每年开展1-2次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超载超限行为。

  3.严格责任追究。细化治超治限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将治超治限工作列为年度综合绩效评估考核范围,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治超治限责任落实到乡镇、村,落实到各个部门、治超治限站点、税费征收点。发现上路违法车辆,不仅要依法从严处罚,还要实行责任倒查,根据非法车辆行驶路径,倒查到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追究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一系列措施真正实现全域治超、全员治超。

  

政协慈利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4年12月18日

 

  (共印560份)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政协慈利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秘书处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