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利新闻网2月4日讯【通讯员 王正鹏】为了申办“张家界历史文化名城”, 彰显张家界地区历史文化的悠久性、独特性、世界唯一性,甩掉“南蛮子” 这一东汉时期带有侮辱性的历史帽子,独立考古学者王正鹏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寻求,从慈利县乡下徒步到北京,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找任继愈(1916~2009,著名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馆长找张家界地区的古文献看,在中南海的北门后面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翻阅了两年多的时间,没有找到相对应的文献资料。
在北京时,著名学者周绍良(1917~2005,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对我说:“关于澧州龙潭寺的遗址,我们只差慈利县没有考证外,其余化巨资申报的澧州龙潭寺遗址都考证过,都不属实,你应该回到慈利县去找一找澧州龙潭寺,看是不是在慈利县境內?”,带着著名学者周绍良先生的意思,我用了长达三年的时间,找到了澧州龙潭寺遗址就在慈利县境內,澧州龙潭寺在世界佛教史上、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显著的重要地位:助武则天登上皇帝位,在印度求佛经时有僧哲禅师(慈利县人)、大津禅师(石门县人)、灵运禅师(襄阳市人)从慈利县澧州龙潭寺从发到广州南海神寺,从海上航海达印度求佛经,尤以慈利县澧州龙潭寺的灵运禅师在印度求佛经是求的艺术佛经,将印度那烂陀寺的古雕塑释迦牟尼佛祖本尊佛像迎请到了慈利县澧州龙潭寺(现文物存慈利县),灵运禅师在澧州龙潭寺雕塑了白龙马(桩巴龙文物),灵运禅师在洛阳雕塑了以武则天为原形的洛阳龙门大佛,灵运禅师在嵩山少林寺雕塑了众多佛艺术塑像。慈利县澧州龙潭寺的僧哲禅师后任斯里兰卡国家佛教的国师,僧哲禅师是传法观世音菩萨小佛像的创始人。慈利县澧州龙潭寺的大津禅师是从印度带回义净禅师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及义净禅师请回的印度佛经。《西游记》就是以唐玄装著作《大唐西域记》与净禅师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为源本创作的。净禅师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证明了水上丝绸之路起源的起源点是在慈利县。
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在唐代由李邕创刻了李邕以前的上古书法135帖,尤以以真本王羲之书《兰亭序》和李邕书《端州石室铭》石刻被称誉为“龙象书法”, 李邕在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刻上古书法135帖称《澧阳帖》,李邕刻《澧阳帖》在中国书法史上为祖帖。
当我找到慈利县澧州龙潭寺遗址后,开始对慈利县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产生了朔源的寻求,尤以对慈利县境内的宗教建筑着手研究,2014年八月十五日发现了云朝山古天文学观星遗址(早于三星堆文化),2015年6月15日与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高中雪先生共同发现牧羊冲智能猿人遗址(医药与雕塑的发明猿人),2015年10月10日与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刘世迪先生共同发现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天文学观星井40余口、古指南针、古《天文图志》、古墓、古城遗址墙、古文字近1000个),又发现了巨大的第四纪冰川遗石群。对于慈利县境内的远古文明有了清晰的认识:慈利县是人类文明起源之一的全新观念。
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在海拔143米与海拔247米之间的不同的凸石上,凸石上古人工凿井48口,古石窟三个,古文字1000余个。凸石上古人工凿井现破坏2口。凸石上古文字毁灭50余个,卧虎天文观星遗址古文字,已经基本走出图画的图画具象文字阶段,进入了抽象的符号文字阶段,一种比较成熟的古文文字,界于图画文字与符号文字之间,存在于慈利县境内。我们称仓颉殷墟甲骨文为符号文字,慈利县境内的古文字就早于仓颉殷墟甲骨文。凸石上古人工凿石磴路,凸石上古人工凿石罗盘(指南针),石窟,打三棋棋盘,石斧,手绘观星图及图符文字等等。
慈利县云朝山古天文学观星遗址的古文物基本上得到了保护,由佛教人士释智衹自愿承担责任人。而慈利县牧羊冲智能猿人遗址的古文物没有得到保护,慈利县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的古文物没有得到保护,并且在毁灭中,现已毁灭古文字50余个,人工凿井现破坏2口。
慈利县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的旅游項目规划设计,目前是以毁灭性的旅游項目规划设计,开发慈利县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的旅游項目规划设计,是在毁灭“张家界历史文化名城” 的文物遗存,应该停止此毁灭性的旅游項目规划设计,重新以保护好和利用好古文化为目的旅游項目规划设计,开发好世界唯一性古天文学遗址群的旅游項目规划设计。

慈利县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

慈利县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毁灭文字处

慈利县卧虎沟天文观星遗址毁灭文字处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王正鹏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