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利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

恒鑫蔬菜基地

非洲友人来慈学习玉米生产技术

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机械化插秧

现代化育秧工厂
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稳量增收转方式,提质增效调结构”为主题,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创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2011-2013年,连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4、2015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
(一) 抓产业,重调整,农业经济不断壮大
1.粮油作物产量与面积稳步增长。同2010年比较,2015年全县粮食产量由29.62万吨增长到34.72万吨,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由88.29万亩增长到94.08万亩。油菜播种面积由27.34万亩上升到29.8万亩,总产量由3.68万吨上升到4.01万吨。
2.综合产业稳步提高。积极推进“523”行动计划: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4.6万亩(含果用瓜),产量23.1万吨。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同比2010年增长4.19万亩,产量增加5.12万吨。目前已发展大鲵14.5万尾,大鲵驯养场(户)53家;年烤烟种值4.8万亩,实现烟叶收购7.1万担以上,年税收稳定在2000万元以上;启动“百万头生猪工程”,加快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年发展生猪89.1万头,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3. 农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由2010年末的23.7亿元增加到35.52亿元,年均增长10.4%;种植业总产值由10.74亿元增加到19.81亿元,年均增长16.5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55元增加到7219元,增长1.825倍。
4.农业结构调整创新推进。初步形成“三大区域,六大作物”产业格局,即河谷平原区优质粮油,城镇郊区商品蔬菜、丘岗山区果蔬茶药三大产业区域;形成了优质粮、油、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六大作物产业。柑桔同比2010年,总产量增长到16.71万吨,增加2.92万吨。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柑桔为主,梨、桃、葡萄、猕猴桃等品种丰富的水果产业格局;茶叶产业厚势待发。全县茶叶面积由2010年的1.97万亩增长到4.3万亩,年均增长20.84%,产量提升到0.25万吨,年均增长7.5%;药材产业突飞猛进。2015底全县建成中药材基地面积80.55万亩,形成了以杜仲、厚朴、黄柏为基石,尾参、金银花为新增长点的中药材产业格局。
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目前全县农业企业达27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达27家,农业加工业产值达22.2亿元,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加工产值达到17.73亿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48家。
6.农业品牌化得到长足发展。我县农产品获得了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洞溪七姊妹辣椒),3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个湖南省名牌产品、1个湖南省名牌农产品,4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4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0多个大综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7.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林权流转,带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底,全县流转耕地面积7.54万亩,其中30亩以上规模经营粮食种植主体93户(百亩粮食大户18户),百亩以上柑桔种植大户481户。
(二) 抓业务,勇担责,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1.农业监管执法从严有力。近五年来,针对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污染农业环境、植物检疫、销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质量不达标农产品等行为,开展行政执法。共计立案查处案件118起,为社会挽回经济损失达900余万元。
2.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一是监测网络初步形成。种植业已建成16个农产品标准检测室。养殖业已建成1个县级畜禽水产品标准检测室,各乡镇畜牧站均实现生猪“瘦肉精”试纸速测。二是监测能力稳步提升。县农产品检测站配备了相关设备79台套。可检参数达到44个,年检测能力达到1万个样品,达到农业部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标准,已获得省级计量认证。
3.农民教育培训成绩斐然。一是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农业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4万余份,技术培训29万余人次。二是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专题培训、建设扶贫村专题培训、“党建联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成长。
4.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共投入资金2.52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1亿元、后盾单位投入2500万元、调动社会力量捐资12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完成创建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62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有荷叶村、复兴村、洞湾村通过省政府验收并授牌。经过五年建设,示范片、村的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村容村貌和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5.农机推广飞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55.12万千瓦,各类大小农机具近15万台(套),年完成机耕面积38万亩,机插面积2万亩,机排灌40万亩,机收25万亩,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3.41%,全县农机产业总收入3亿多元,利润总额9千余万元。
6.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开展了农业外来有害入侵生物的调查,掌握了我县外来入侵物种发生趋势,对危害严重的福寿螺推进规模化综合防控,综合防治效果达到6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标准以内。
7.切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重点监控主要病虫害,定期发布《慈利植保》、病虫情报、病虫防治通知、电视预报等,适时指导病虫害防治,大力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加强了与气象、水务、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科学应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各类自然灾害。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慈利县农业农村工作局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