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慈利县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局五年工作总结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慈利县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局 编辑:redcloud 2016-09-01 17:58:52
—分享—

  

 

  茶林河水电站

  

 

  忙碌的制造车间

  

 

  整齐、整洁的工作车间

  

 

  张家界贵友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外景

  

 

  张家界久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姜种植基地

  一、过去五年所获中央、省、市荣誉

  “十二五”期间,我局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的要求,努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如在工业方面先后获得: 2011年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二等奖,2011年、2012年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二等奖,2012年全市工业项目建设一等奖,2012年省“中小企业服务年”先进单位,2013年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慈利县散装水泥办公室是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省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是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在科技方面先后获得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县、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和2011-2012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等荣誉。

  二、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一)“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慈利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实力慈利、开放慈利、绿色慈利、幸福慈利”的目标,坚持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着力结构调整,突出构建工业平台,积极招商引资,取得了总量快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效益大幅提升,综合势力明显增强的良好局面,为“十三五”时期更好更快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突出表现在:

  1、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导地位渐显

  2015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 45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9%;其中规模工业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2%,“十二五”期间,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比全县GDP年均增长率高出 5 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33 %,工业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由2010年的36个增加到2015年的69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至10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发展至17家。2015年规模工业实现税收1.5亿元,占当期财政总收入的 30 %。工业经济快速成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传统产业调整稳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日渐明显,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愈来愈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2、优势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特色工业框架基本形成

  “十二五”时期,通过依托资源和传统产业,采取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政策支持、生产要素集中扶优扶强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群,以较强的产业带动力和区域辐射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了以茶林河、博联、爱依斯电站为龙头的水电产业集群,以恒亮科技、唯有新材为龙头的重钙产业集群,以中杰科技、兴达冶化为龙头的镍钼产业集群,以恒鑫、晶典饰品、永鑫鞋业、美达服饰为龙头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以绿为装饰、湘典家具、南方家私为龙头的家具装饰板材产业集群,以云雾王、华通粮油、丝丝湘、七姊妹辣椒为龙头的农副食品产业集群。能源、农副食品、轻工、矿产建材,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成为我县工业的支柱产业,2015年,能源、农副食品、轻工、矿产建材四个产业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 65.4 %,已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技术进步成效显著,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9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的75.6%,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规模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销率达98%,累计开发新产品29个,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南名牌(省著名商标)5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一大批规模工业企业,特别是建材、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改造,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4、工业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业载体功能日益增强

  慈利县工业集中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高标准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工业集中区建设已成雏形。经过多年努力,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上独特的招商入园模式和有力的优惠政策,已对项目集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企业集聚发展局面初步形成,生产力布局明显优化。至2015年,工业集中区入园规模工业企业达 19家,实现销售收入15.6 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 26.6 %,工业园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

  5、工业发展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县委、县政府对工业越来越重视,社会各方面对工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正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二)“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成果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旅游带动、工业强县”的目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的要求,努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县、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和2011-2012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1、积极向上争取科技项目

  “十二五”期间,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66个,项目资金1280万元,其中国家项目1个,项目资金181万元;省级项目52个,项目资金997万元;市级项目13个,项目资金102万元。

  2、科普工作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广大科技人员坚持送技术、卫生、文艺三下乡活动,据统计共有6800人次参与三下乡,发放技术资料20余万份,为老百姓义诊4150人次,发放药品66种,价值2万元,放科技电影12场次,演出42场次,观众13.6万人次。每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增强了人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共有16个项目获国家奖、110个获省级奖、430个获市级奖,占全市半壁江山以上。

  3、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提升

  以湖南省成为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省为契机,创建了“慈利县科技条件创新服务平台”,先后建立了20个基层服务站点,发布信息1980条,为中小微企业及其它组织和个人找技术、找市场、找人才、找资金、找信息提供了一个平台。

  4、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

  “十二五”期间,稳定了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高新技术统计企业,19家市级龙头企业;开发出1个国家重点产品;争取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县级科技进步奖16项;专利申请量达680件,其中授权212件;全县引进推广先进技术132个,开发新品种47个,改进生产工艺28项;有11家单位和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收到了良好效果。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慈利县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局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