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体教职工立志奉献,求实奋进,圆满地完成了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学校各方各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中国教育奠基”全国名优学校、湖南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先进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学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 湖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学校、湖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教育学会先进单位、张家界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张家界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慈利县学校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慈利县高中学考质量先进单位、慈利县高考质量先进单位、慈利县学校政教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学校教务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学校总务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学校办公室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慈利县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义务植树工作先进单位、慈利县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
现将五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强化知行一体德育根本地位。
1、学校要求德育工作者更新观念,落实好组织建设,率先垂范,是抓好养成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重视德育,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前提条件,其次,是落实好活动组织,以制度规范行为的作法,校领导班子班子以身垂范,无论平时的着装仪表、待人接物,还是工作作风都成为了师生们的道德典范,让他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第三,把握好主渠道,让其发挥作用,班主任充分利用好班会和课下时间等渠道,不定期地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意提高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深化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幽雅的育人环境,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先决条件。深厚的班级育人环境,能给师生工作带来舒适的感受,而且有耳濡目染的育人功效。
3、利用目标导向,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他们小步前进,而目标必须依据制度来实现。班级制定了各项达标表,包括学习习惯、课间纪律、孝敬父母、文明礼貌等多项内容,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以这些目标约束引导自己的行为。通过班主任不断的教育,学校各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4、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校联系。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学校通过“家长座谈会”、学生信息调查等方式,让家长深刻认识到: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生导师,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子女教育。
目前在德育的制度化、序列化方面有了整体的布局和大的实施规划,学校正朝着建设“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的目标努力迈进。
二、突出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细化教学管理和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探索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途径,就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五年来,为了统一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强化培优促尖工作的建议》,编印了《教学方法大家谈》等大量资料,并在每周例会上学习、宣讲,指导各年级开展教学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开全开足课程。根据新课程计划,所有年级全部学科开齐开足。包括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等,都按计划上课。定期安排安全、环保教育活动。
2、加强教研活动,搞好校本教研。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总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科研专题进行实验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中。
3、坚持听课评课制度。为了使广大教师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于教学实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听课制度作为业务活动内容的重要环节,将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中学到的新理论,新思想实际应用于教学实际,其具体安排是由教研组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然后组织教师听课。每学期要求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4、加大力度,巩固和提高课改实验成果。(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安排教师对上学期的工作进行小结和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民主的课堂气氛,客观的评价等问题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已见,对于一些不足之处, 进行客观地分析,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好的经验及时推广。(2)教研组及时安排骨干教师上公开课,并及时进行研讨和总结,使教师们认识到了授课时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注意突破重点,教师的教学要有的放矢,推动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出来。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使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为教师服务的氛围。
近年来具体教学成绩如下:
2012年高考:604人参考,一本上线76人,二本以上278人,三本以上468人,整体上线率99.5%,全县唯一的一名飞行员被我校柴俊同学夺得。 学考:整体合格率达97.89%,居全市第二名。
2013年高考:736人参考,一本上线101人,二本以上365人,三本以上613人。 学考:整体合格率达93.5%,居全市第三名。
2014年高考:645人参考,一本上线89人,上线率13.80%;二本以上292人,上线率45.27%;三本以上459人,上线率70.72%;总分600分以上14人;其中两个民族班成绩突出,文科268班57人,一本上线24人,上线率42.1%;理科269班58人,一本上线32人,上线率55.17%,平行班278、275、274、270、271等5个班,二本升学人数都在20人以上。 学考:整体合格率达97.79%,第三次居全市第一名(2009、2010年均为第一),其中语文、数学、政治、地理、生物6个学科合格率全市第一;全校平均分全市第三,其中,政治均分第一,语文、英语、地理全市第二。
2015年高考:539人参加,一本上线81人,比率15%(全省12%),二本以上263人,比率49%(全省32%)。文科民族班280班,57人参考,一本29人,二本以上56人,其中朱里以624的高分勇夺全县文科第一;理科民族班281班,62人参考,一本31人,二本以上61人;董洋同学以632分获全县理科第六名;平行班发展平衡,尤以289、290班更胜一筹,考取3个一本,24个二本以上。三年前,前400名学生我校仅为24人,为全县的6%,当年一本为全县的20%,三年前,前1000名学生,我校为106人,为全县的10.6%,当年二本为全县的26.3%。 学考:以98.49%的整体合格率,第四次夺得全市第一,全市9个学科30个比较项目,我校夺得13个第一(一中12个),分别是合格率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总评,平均分的数学、化学,优秀率的数学和化学。两年前,全县前400名的学生只有15人,前600名只有34人,前1000名只有82人,并且调节生245人,占新生比34.5%,新生质量明显下滑。
2016年高考:再次突破优质生源数量严重不足(中考全县前100名仅1人、前500名23人、前1000名82人)的困局,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533人参考,一本上线122人,上线率22.9%(全省12%);二本以上334人(音乐、美术外省院校上线12人未统计在内,以录取为准),上线率62.7%(全省35%)。600分以上8人,中央美术学院上线1人,北京体育大学上线2人。理科民族班57人参考,一本上线37人;文科民族班58人参考,一本上线33人。平行班293、298、300班二本上线都在32人以上。 学考成绩市县暂未公布。
三、坚持厉行节约改善办学条件。
五年来,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拼搏,想尽办法,厉行节约;自己动手,减少开支,为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工福利待遇和学校的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
1、规范收费行为,严格财务管理。严格收费管理,及时在校园内公布上级有关部门的收费文件,按章收费,强化收费措施,减少了收费成本,又遏制了乱收费的现象;实行预算管理和财务公开,做到学校经费使用透明、节约。每年10月,学校领导都共同清理学校收支状况,并及时进行公示,使学校的收费工作置于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社会的监督之下。
2、做好后勤服务常规。①学校及时对教室、学生寝室、教工宿舍内的玻璃、课桌、门窗,水电等进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师生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②进一步提升食堂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厨艺技能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改善师生膳食,使师生得实惠。③及时对学校已有的花木、草坪、花园进行清理。④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设备。⑤为了方便教职工的停车方便,学校专门请人整修荒地,建设车库;为了提高教师的住宿条件,学校收购了民房,并花重金进行整修,建成了青年教师公寓。
3、是大力争取,多方募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完成了学校热水系统改造工程,食堂节能灶改造,新实验楼主体工程,太平山维护美化,图书馆及田径场周围花园建设,教职工塑胶篮球场建设、学校东大门建设、梅花殿周边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学校每一项建设工程都尽可能地降低预算,以最低承包价发包,与同类工程比,造价要低很多,特别是学校的绿化、花化及各项维修改造,均由学校组织食堂工人临时加班进行,为学校节约资金近百万万元。
四、加强民主监督坚持依法治校。
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在重大决策作出、重要制度制定、重点项目的建设中,自觉邀请教工代表的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关乎学校全局的决策、教工切身利益的制度等,经过教代会的讨论通过;上级政策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中,主动及时地利用多种平台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为了强化精细管理,学校加大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和评价制度,在教工福利、高中招生、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生资助、资料征订、大宗采购、基础建设、财务清理等方面引入教工代表监督机制,寻求“公平、公正、公开”。每年召开教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福利制度、财务预决算、工会工作等进行民主讨论审议。
同时,学校工会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激发了全体教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办公室、团委会等在学校精细化管理方面也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取得显著成绩。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积极建设具有二中特色的校园文化,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贯彻“面向全体,全面提升”的办学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五年,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步入省级一流高中的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慈利二中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