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忠诚科技教育 助力科教兴国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吴秀丽 编辑:redcloud 2016-12-13 10:38:13
—分享—

副标题:——“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慈利职业中专李卫明同志优秀事迹

  11月下旬,首届“泛湘西北创客大赛”在常德市科技馆圆满落幕,慈利县职业中专科技辅导员李卫明老师被评为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其指导该校学生制作的三件科技作品也均进入奖牌榜,作品《新型遥控纸飞机》获一等奖殊荣。消息传来,举校欢庆,笔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李卫明老师, 用文字与大家一起见证“优秀科技辅导员”长成的足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李卫明的座右铭,更是他孜孜追求的源源动力,这个出生于1975年、已经从事教育工作22年、担任科技辅导员16年的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动了不少脑筋,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却一直乐此不疲,也结下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

  一、扎根山区,致力科普

  2000年,炭棚小学,一所只有6名教师、150名学生的山区小学,座落于湘西北慈利县西南角的洞溪乡,学校被绵延的大山怀抱着。虽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可是植被良好,百年古树随处可见,好多古树还被当作神灵供奉了起来。其中一棵大古枫的树上是红绸飘飞,树下香烟缭绕,地面满是鞭炮纸屑,树身却千疮百孔。当地村民说,这是一棵神树,树蔸孔洞里的水、树身的藤蔓、树皮、枝、叶都能熬水治百病……像这样被当作神灵供奉而树身遭到损害的古树还有很多。家里的孩子病了,家长不是把孩子带到医院看病,而是带到古树边焚香磕头上彩炸鞭炮,求神水喝,多数是误了时机加重病情,还说是“心不诚、事不灵”。至于“鬼火”、“鬼打门”等迷信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面对着纯朴而又虔诚的山民、面对着遭受损伤的古树林木、面对单纯的学生,李卫明暗暗发誓,一定要用科技的光芒,照亮山村文明。于是,他带领学生搞调查、化验“神水”成份、做鬼火实验、参观科教实验室、编排宣传歌舞、制作宣传展板等,随着一系列走出山外、见证文明活动的开展,古林木得到了保护,村民的迷信思想也逐渐被摒除。

  2001年3月26日,张家界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保护生物与环境”科普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了,李卫明老师组织26名学生走进村镇、走向集市,并在武陵源区政府进行展览和演出。演出中,上千群众自带椅凳前往观看,并被武陵源区电视台予以特别报道。回校后,记录活动过程的光盘被村民们争着播放,他们说“不看武打看宣传,越看觉得越新鲜”。

  慈利县青少年科教协会推荐这项活动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与环境大赛,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评为一等奖,并在随后的国赛中荣获国家优秀科技活动三等奖。

  二、用科教之光,展现职教风采

  1、促进制度和队伍建设,为科教注入动力和活力

  2003年7月,李卫明老师作为科技辅导员调到慈利县职业中专工作。为保证学校科教工作有起色、上台阶,他认真拟定了科技教育奖励方案、经费划拨方案、科教人才配备方案等,所报方案经学校行政会研究通过并补充完善,使得该校的科教工作纳入常规并迅速步入了正轨。

  科技教育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活动,光靠指导老师的热情,最终只能落入包办代替的窠臼。为此,李卫明老师特别要求加强学生科技骨干队伍的建设,并以科技创新协会为龙头、各个科技活动小组为载体进行科技活动,每个教学班选拔2-4人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骨干,负责本班的科教活动。要求他们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主动带头、积极开展班级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学生活动高涨,如发明创新小组的同学设立了金点子信箱、集思广益等。这不但促进了他们自身的学习、发展和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科技骨干的成长,永葆学校科技队伍的活力。荣获省发明创新项目三等奖的作品《多功能茶杯》《纱布中药袋》《横幅标语张挂器》的创意,都来自科创骨干班发明创新组的金点子信箱。

  2、挖掘校本科教资源,丰富专业活动

  以专业课程为龙头,落实科技创新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科技教育因素,同时积极引进教材外科技教育的内容,如专业课程的科学发展史、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最新科技成果等教育内容,并经常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如 “对赵家垭水库综合效益的研究”、“对中职留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研究”、“义务家电维修”等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到理论学习和科技创新的活动中来。

  三、组织常规科教活动,激发参与兴趣

  李卫明老师根据学校所设专业实际,从学生的就业需要、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创业需要出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月活动。在 “科技创新活动月”中,班级举行了“科创主题”班会,学校举办了科教成果展,举办了“科技创新迎新年”的主题元旦汇演。活动中涌现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学校推荐了《高速汽车爆胎防侧翻神器——胎压感应支撑杆》去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省三等奖,鼓励支持学生展示才能,追求成功。

  开展科技讲座活动。有些学生想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是不知道怎么开展;有些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只有科学家才搞得好,太难了,有畏惧心理……故此,李卫明建议学校邀请科教专家李克勤给学生进行创新专场讲座:消除畏惧心理,明白创新就在身边,人人是创新之人,天天是创新之时。给予技法指导,案例分析,培养参与兴趣。期间,李卫明给学生安排了科研技法、发明指南、科技前沿等一系列辅导报告。

  四、广开科教渠道,提升科研水平

  积极开辟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让学生走出去,这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李卫明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过种植养殖基地和工矿企业,参观过县科普展览,今年暑假,还带领学生参加过为期80天的“中国流动科技馆慈利巡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0多名学生轮流担任科技讲解员,为所有参观者作专业解说,大获好评,此举既让学生领略了科技的无穷魅力,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李卫明老师从事科技教育辅导工作以来,曾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14项,市县级奖励10项,个人11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科技辅导教师。今年8月,还代表慈利县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获好评,同时被授予“县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科技之路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荣誉不是目的,相信李卫明同志会以更饱满的热情,进一步投身到今后的科技教育工作中。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吴秀丽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clxww.com/content/2016/12/13/77341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