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慈利县军干所办公室主任李育波工作侧记
谈及李育波,整个慈利县民政系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慈利县军干所办公室主任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年过40有余,但从外表气质很难看出他是四十岁以上的人,谈笑挥手间,总是充满着年轻人的气息,为人忠诚、正直、大方、热情,工作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活脱脱的一头孺子牛。
“我是贫苦家庭出身,农村里长大的孩子,能够坐在办公室里,不日晒雨淋,不背朝青天、脸朝黄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很知足了”。自1997年李育波同志进入慈利县民政局工作以来,经历了好几个工作岗位,二十年如一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从不跟组织提要求、添麻烦,不图索取求回报,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把枯燥无味、事多繁杂的办公室工作打理地井井有条、有声有色。
“一毛不拔铁公鸡”。一个单位,能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办公设施资源,能否充分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开支,主要取决于办公室主任这个“内当家”。李育波同志在局领导的充分信任下,接过了这支“尚方宝笔”,全局所有的办公用品支出、接待开支、用车支出等等,都由他一个人签字说了算,你们想想看,这个“权力”有多大?在他的精打细算下,每年硬是给单位节约了好几万元的开支。有好几次他的几个战友和朋友晓得他有签字开支大权,想找他蹭几餐饭吃,开几间房休息娱乐一下,都被他委婉回绝了,也正因为如此,在他的战友、朋友、同事圈中得了一个“一毛不拨铁公鸡”的美名。
“一贯舍小家顾大家”。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常常会碰到一些偶发事件或临时性工作,工作日内“白+黑”、双休日内“5+2”是见惯不怪的常事。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没有工作,大女儿是脑瘫弱智的二级残疾人,小女儿还只有六岁。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每天中午还要单位、家里两头跑,遇到天气不好或是加班加点,就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庭了,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
“一心为民服好务”。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单位未安排他精准扶贫、建设扶贫、低保入户调查等下乡工作,但他主动请缨,挤出时间多次下乡“接地气”开展工作,与老百姓面对面直接打交道,没有感到山高路远的劳累、疲惫,而是感到由衷地高兴,他认为下基层和人民群众能够很贴心地交流,可以了解到老百姓心里想的是什么,老百姓真正想得到什么,老百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国家的相关帮扶、惠农政策知道了解与否,享没享受到等等,故而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与爱戴、信任,工作上的支持、理解。他的这些做法,他的第一手基层资料,为同事为领导树立了榜样与领导的决策运用提供了有利素材。
“一心为公树形象”。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对领导决策,对单位形象有很大作用,俗话说得好“内树素质、外树形象”,他自小受严父的熏陶与教养,及自己的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和爱好,他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好文章。在书法上无论是哪种字体,无论是铅笔还是毛笔、粉笔,他都能写出漂亮俊秀的字体,为单位上写横幅标语、出黑板报、出通知等。由于他的书法水平很高,所以现在是国家、省、市、县书法家协会会员、理事、秘书长,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各级的证书及报刊、杂志、茶楼、宾馆等到处都有他的墨宝。对于大小文章、总结、报告、新闻总常见于国家、省、市、县报刊、杂志、网站上,每年给单位的工作做法、工作成绩进行了宣扬,所以也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的好评,被戏称为民政局的“笔杆子”。
“一门心思为军干”。军干所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德高望重、戎马辉煌的部队离退休老首长,为使自己很快地融入到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来,更为了搞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他始终牢记县委书记邱初开同志说的“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中,把能力化为业绩,把形象树立起来”这句话,在工作中坚持做到耐心、细致、贴心、善良、真诚,把军休干部视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经常上门走访,与军休干部拉家常,帮大小忙等,所以在军休干部眼里心中,自然而然地把他也当成了“亲儿子”,有什么事,有什么心里话,有何想法等都对他说。
李育波同志,一名基层最普通的工作人员,一名最平凡的共产党员,他所做的事也是最不起眼,再也普通不过的芝麻小事,但他从不小看,当大事;他从不放弃,当荣誉。他骄傲,他自豪,总认为:我是一名农村孩子,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能吃苦耐劳,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找到自己的快乐与位置。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赵毅 朱粟波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