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吴国建:11年打造稻田创业致富新天地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黄岳云 卢小红 康健 编辑:redcloud 2017-03-08 08:44:32
时刻新闻
—分享—

  

 

  

 

  阳春三月,正是杨柳吐絮、李树现蕾,山花烂漫的季节,笔者来到慈利县龙潭河镇,探访一个用11年时间专心在稻田里大作创业文章的新型职业农民,他就是国建家庭农场的创始人吴国建,当记者走进国建家庭农场时,只见60多亩已是花蕾现树梢柰李树林映入眼帘,而农场主人吴国建,正在检修耕田机、插秧机、忙的不亦乐乎。

  付出终有回报, 在吴国建的一个塑料袋里,依旧还保存着2012至2016年连续被龙潭河镇人民政府授予“经济能人”光荣称号的荣誉证书;2011年,被评为“慈利县农机大户”称号;2016年,他当选为慈利县政协委员;2016年9月,他的创业典型事迹曾在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

  今年47岁的吴国建,是慈利县龙潭河镇飞马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在90年代末期,他先后在东莞、福建和江西上饶等地进过厂、种过地、开过店,2005年底回家过春节时,发现家乡许多责任田、地因承包者外出打工已经荒芜,无人耕种,有些良田甚至已植树造林了。他思量着,何不把这些荒芜的田地承包起来,借助国家的富民政策和科技力量打造稻田创业“致富”新天地呢?

  2005年下半年,他拿出了2万多元的积蓄,购置了一台收割机,在种好自家几亩责任田、专门帮人从事水稻收割的同时,还承包了村里的60多亩柰李园,开始了他的田园创业。“那时候帮人家收割一亩水稻,一般就是70块钱,一季水稻收割完了,总收入也有一万多元”,回想起当年的举动,吴国建打开了话匣子。

  2006年,他承包了20多亩被村民荒芜的水稻田,“听说我在家里专门以种田创业,周边的左邻右舍都对我是热潮冷讽,认为年轻人不是种田的料,” 面对众人对自己的非议,吴国建没有理会,而是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稻田里搞出名堂来,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到年底一算账,20多亩水稻产量达2万多斤,连出售稻谷和帮人家收割水稻的收入合计起来达到了近4万元,这无疑增添了他的田园创业信心。

  为了稳步前行,他采用滚雪球式的模式,逐年扩大面积,到2015年,他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00多亩,总产值达30多万元,看到他在水稻种植上渐渐有了起色,周边不少农户开始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有不少缺乏劳动力的农户也开始主动找他,将自家的水稻田流转给他,随着水稻面积的逐年扩大,劳动力、成本也是逐年增加,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他觉得实行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才是明智之举,2016年,他把水稻面积增加到450多亩的同时,还投资70多万元,先后添置了稻谷烘干机、增加了插秧机、收割机、耕田机,还培养了2名专业农机手,随着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基本形成,粮食产量和产值也得到了提高,“去年,实行机械化作业后,450多亩的水稻产量是30多万斤,产值是50多万元,那60多亩柰李也到了丰产期,一年的产量也有15万斤,收入也是8万多元,我去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注册170万元还分别成立了国建家庭农场和建杰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几易春秋,几许寒暑,11年的艰辛创业,吴国建终于小有成就。回眸自己在稻田里摸爬滚打创业终于取得收获时,他微微的笑了。

  在谈及家庭农场未来发展,吴国建说:在龙潭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将成立本镇第一个水稻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和种植大户一起增产增收;努力探索“科技兴农”新路子。今年将“再生稻”和“稻田养鱼”作为家庭农场的主打产业,精心打造“产业链”。还在本镇拟建一座大米加工厂,将自己农场出产的稻谷加工成绿色、环保、无公害富硒大米,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逐渐实现种养农场化、生产机械化、产业工厂化、产品商业化、生活现代化,目前选址等筹划工作正在进行中。

  随着国家新一轮农村新政的出台,无疑给这位新型职业农民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地翱翔,祝愿他越飞越高,把农业产业越做越大!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黄岳云 卢小红 康健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clxww.com/content/2017/03/08/77320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