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慈利县残联:以人为本科学深入开展辅具适配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林敏 唐兵 编辑:redcloud 2017-03-17 09:30:05
—分享—

 红网慈利分站3月17日讯(通讯员 林敏 唐兵)近年来,慈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高度关注残疾人工作、生活状况,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制定优惠帮扶政策,不断完善保障、服务机制,全县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残疾人的工作、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截止2017年2月,我县持证残疾人有20857多名,其中有肢体残疾人11375名占54.5%,听力839名占4%、言语残疾人199名占1%,智力残疾人1462名占7%,视力残疾人2671名占12.8%,精神残疾人1347名占6.5%,多重2964名占14.2%。重度残疾人10762人,有10000多名残疾人可以通过配备各类辅助器具减轻残疾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残联辅具中心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慈利县残联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坚持“深入乡镇、社区,深入家庭,照顾到每个残疾人;根据残疾人的需要适配、改制辅具”,以科学适配评估为手段,以残疾人满意为效果,以残疾人回归社会为终极目标,积极推进创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适配工作纳入残联工作计划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是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探索及示范的基础性工程,对于促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我们以创建适配工作示范站为目标,将个性化适配工作纳入到残联整体工作规划、明确职责,分步扎实推进。

  1、政策保障、组织落实

  按照上级残联要求,将示范站建设纳入《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重点实施,县财政年初预算工作经费,相关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协调各方资源、为创建适配示范站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管理明晰、科学分工

  按照上级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向县政府、县编委申请机构、人员编制,明确机构的职能,加强辅助器具站的组织建设;明确我们承担的工作任务与职责。机构明确后,由分管副理事长主抓具体工作,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及任务,并将阶段性工作任务列入县残联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适配工作会议,分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深化内务建设,为适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配站内务建设是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基础。自建站以来,在上级残联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服务场地得以落实,服务专业化队伍已具雏形,服务资金逐步增加,管理逐步加强。

  1、落实服务场地,服务功能完善

  硬件条件是开展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前提。按照示范站建设的要求,我们积极扩大适配站的服务场地,保障适配站的硬件条件,构建无障碍环境。并将服务区的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将划分为办公区、辅具样品展示区、评估适配区、改制制作区、训练区及供应门市区。按照营利性服务与非营利性服务相分离的原则,从建站开始将辅具样品资源展示区与辅具供应服务区分离,专人管理,独立建账。

  2、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

  随着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和服务内涵的不断扩展,注重培养辅具适配专业人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培训学习模式,注重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今后我们还将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出去学习,参加中、省残联组织的辅具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内部技术交流,邀请专业辅具协会等机构辅具服务专家来培训系统性辅具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

  3、完善服务设施,经费落实到位

  我们将各项业务逐步扩大,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辅具样品的购置,准备引进各类残疾人功能障碍评估检测设备,其中包括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坐姿压力测试系统、职业评估测试系统,各类辅具改制设备等。市残联对于我们工作高度重视,多方协调,给我们配备样品辅具,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同时,我们今后将专门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辅助器具适配和适配设备及辅具样品购置,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适配站工作的有序开展。

  4、强化内部管理,实施流程控制

  管理是增进组织效能、提升服务层次的有效手段。我们坚持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抓手,以流程控制为手段,以提升管理效能为目标,大力推进服务改革。根据学习的经验总结辅具服务流程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辅具适配评测,建设职业辅具评测室和认知言语评测室,主要开展六类残疾人辅具适配评测、辅具训练指导服务等工作。

  三、完善服务机构,指导全县适配工作深入开展

  进一步完善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机制,完善三级辅助器具服务建设,将服务延伸至乡镇、社区和残疾人,形成两级指导、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残疾人辅助器具网络体系,使残疾人就近得到服务。

  1、推进乡镇、社区辅具机构建设,拟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逐步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对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制度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以各乡镇、社区创建社区康复示范区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的建设,同时将服务机构建设延伸至乡镇和社区,依托乡镇和社区残疾人机构为残疾人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依托残疾人社区服务站成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点,构建县、乡、社区三级残疾人辅具服务网络。 定期组织召开分管理事长、专职委员和辅助器具站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加快推进各级辅助器具机构建设,部署和落实各级辅助器具站年度工作任务,开展辅助器具服务经验交流。

  2、加强知识宣传,营造辅具知识普及的良好氛围

  注重辅助器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编辑各类辅助器具宣传手册,全面介绍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用对象及使用方法等。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同时以开展辅助器具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在网站、报纸、电视或电台广泛宣传辅助器具使用效果,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辅具知识普及宣传的良好氛围。

  四、拓展服务深度,全方位开展适配工作

  以开展个性化适配为主,坚持将辅助器具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服务人群覆盖六类残疾人,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化、专业化,服务深度与服务广度相结合,走出一条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之路。

  1、全面开展六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随着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深入开展,辅具适配服务范围要逐渐从肢体残疾人向六类残疾人扩展。我县持证残疾人20857多名,对残疾人辅助器具依赖较大的肢体、视力、听力及多重残疾人共17849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5.6%。要积极筹措资金开展肢体残疾人、低视力、盲人、听力、智力、言语残疾人的适配工作。利用乡镇、社区服务机构开展辅具训练,定期对乡镇、社区机构进行辅具训练指导。

  2、积极开展辅具供应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常规的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开展辅具改制和适应性改造,首先由各专业性辅具适配评估师进行个性化适配评估结果,再报省中心辅具工程师设计辅具改制图纸,最后交由改制技工进行改制,多次试制改造后交由残疾人。开展辅具维修服务,对配送、供应、借用和回收辅具进行维修,提高辅具使用效率,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3、开展辅具需求调查及回访服务,动态掌握辅具需求信息。准确掌握残疾人需求信息是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前提与基础。组织全县各乡镇、社区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调查,同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形成各类残疾人辅具需求数据报告,掌握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数据,上报购置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生活参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县残联将以辅助器具适配工作为契机,继续努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探索辅助器具服务新理念,最大程度满足全县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的需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推动全县辅助器具适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林敏 唐兵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clxww.com/content/2017/03/17/77316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