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换个角度看甘堰 多情又多彩

作者:甘堰土家族乡 覃海燕 编辑:redcloud 2018-10-18 15:59:27
—分享—

  红网时刻慈利10月18日讯(通讯员 覃海燕)10月20日就是甘堰土家族乡20岁生日了,走在甘堰的大地上,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借此机会,笔者换个角度,让大家简要领略甘堰的多情多彩。

  看区划调整,回望历史变革

  自民国以来,历经数次撤区并乡的历史变革,甘堰土家族乡于1998年10月正式设乡。2015年11月,与原宜冲桥乡14个行政村合并,目前全乡20个行政村、428个村民小组34934人,占地180.2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的少数民族乡。变革的是行政区域的分合,沿袭的是“少、边、穷”的经济社会,这里曾一度湮没在经济发展大浪潮的死角。

  看产业布局,旅游蒸蒸日上

  在抓好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甘堰乡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着重发展乡村旅游,其中以红岩岭为核心,成功开发了“飞拉达”、绳降、溯溪、徒步等户外探险项目,成为张家界东线旅游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悬岩寺作为慈利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由张家界悬崖花开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集山水游览、道教体验、乐龄养老、康体养生为一体的世外康养度假区初具雏形。甘堰人民当起了“导游”“地陪”,开起了农家乐,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旅游经济带动百姓增收。

  看百姓生活,赢得苦尽甘来

  曾经,这里因缺水而取名“干堰”,喀斯特地貌使溪水多从暗河流失,人畜饮水非常困难;20世纪80年代,百姓靠煤油和蜡烛照明;乡村道路坎坷不平,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百姓生活异常艰苦。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打一场20年如一日的持久战,逐步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逐步优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生态环境,借助精准扶贫和小康社会创建的契机,推动百姓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不甘人后、同甘共苦的甘堰儿女终于盼得苦尽甘来。

  看民族风情,尽显古朴浓郁

  土家族历史悠久,土家风情浓郁,最有名的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如泣如诉地哼唱《哭嫁歌》,哭中有唱,唱中有哭。最精致的物件儿是土家族的手工挑花,心灵手巧的土家姑娘在直纹平布上,按照布纹的经纬十字交点用与底布色相反的线挑织而成,花、草、虫、鱼,“龙凤呈祥”等传统图案栩栩如生。这是勤劳朴实的土家族人的风情特色。

  20年沧海桑田间,甘堰土家儿女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多精彩,10月20日,静待您的光临!

作者:甘堰土家族乡 覃海燕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