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要把家里这6亩菖蒲好好弄一下,培管好一些,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还要套种黄芪、梭麻等其它中药材,争取减少收获空档期的损失。”2019年9月5日下午,驻村工作队第一次来到贫困户罗勇家里走访时,他正在地里除草,为今年的生产作准备。
罗勇今年37岁,是零阳镇茶庵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近年来,通过精准帮扶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罗勇家靠着种植中草药,不仅于2018年成功脱贫,还成为了村里的勤劳脱贫示范户。
提起脱贫的事,罗勇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全靠政府的帮扶,我家才发展起了中草药产业。”罗勇说,过去家里经济困难,上有年迈的母亲赡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女儿抚养,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罗勇和爱人先后在周边打零工、跑摩的、在餐馆打杂、在工厂干活。
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村里的帮扶对象。“当时,结对帮扶干部不仅时常去看望我们,送上米、油等物品,还介绍爱人到离家比较近的扎花工厂上班,自己一边照顾双胞胎女儿和母亲,一边打零工挖药材,家庭开支勉强能应付,但脱贫效果并不明显。
2018年下半年,罗勇考虑到两个女儿快要上学,光靠爱人打工和自己打零工挖药材,想实现脱贫致富很难,于是决定将自己家前后大片长满杂草、无人耕种的农田流转过来,将自己这几年挖药材发现的一个商机付诸行动,就是将药用价值较高、应用范围广、收购价格稳定的中药材菖蒲进行人工培育栽种。为了减少开支,没有到外地引种,而是根据这几年挖药材的经历,到野外寻找种苗,然后进行人工培育。
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只栽种了3亩,而且由于该药材喜阴和在潮湿有水的地方生长,长势不尽如人意,但在结对帮扶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最终还是决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打水井解决缺水不潮湿的问题。
“一年的试种,没有想象的那样长势,但他发现只要有水,利用套种高植株的其它作物遮阴,就能解决问题。于是,他跟爱人商量,再支持他一年,同样勤劳也纯朴爱人贾春香还和他一起进山寻找种苗,一起上网查找资料,商量套种那种作物。但同时,缺水的问题让罗勇两口子又愁上心头。
2019年9月初,正当两口子为缺水而着急上火的紧要关头,刚刚进驻村里的驻村工作队走访到他家里,了解到情况后,建议他借贴息贷款,解决没有资金打水井的困境,还可以解决他扩大种植规模缺流转土地资金的问题。在征得罗勇两口子的同意后,驻村工作队迅速请来了农商银行的业务人员,到其正在打理的地里核实情况后,为其办理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经过精心管理和合理套种,及时浇足水肥。2020年,罗勇家的菖蒲种植面积达到了15亩,预计到2021年下年的时候,有近一半地块的菖蒲就可以收获,按照目前稳定还上升的中药材行情,可以有15万元的收入。
看到村里荒芜的田地还很多,罗勇的野心更大了。考虑到种苗难以培育,罗勇开始学习育苗技术。经过学习和摸索,现在他已经熟练掌握育苗技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其他更多农户种植,抓住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契机,发展中药材产业。“这几年,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让罗勇一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两口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通讯员 谢迪刚)
来源:慈利站
作者:零阳镇茶庵村工作队 谢迪刚
编辑:李欣雨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