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对面是一所公立学校,每到上学或放学的时间,接送孩子的家长是人山人海,或老或少,或步行或驾车,把出入口堵的水泄不通,碰到下雨的天气更是严重,来来往往的人流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
每每这时,就会忆起自己的童年,忆起走读岁月里别样的心情。。。。。。
那时的条件和现在是没法比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得到的却远没有付出的那般多,能够供上两个孩子上学就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所以除了温饱以外的任何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是过年,也只是能够吃到比平日里稍微丰盛些的菜肴而已。
学校距家里比较远,每天天没亮就得起床,睁着朦胧的双眼随便扒拉几口饭或是啃上几口红薯就急急忙忙地挎上书包奔出家门,和在门外等候已久的伙伴们一同踏上去学校的山路。那时和我同龄的孩子中只有我一个是女孩,妈妈怕我受欺负,就总是会特别叮嘱那些男孩子们,并时不时地会给那些小子们一些甜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和这群男孩子们打得一片火热,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办法交到一个要好的女伴,这可能也是造成我大大咧咧性格的最根本的原因吧。
从家里到学校要穿过一座不大的小山包,从山坳里的一条小路笔直走过去,就到了另一个村落,也就是那时村小的所在地,学校并不大,两排矮平房围着一个不大的操场,破落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摆放着有些陈旧的桌椅,可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是新鲜而渴望的。即使每天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都必须得花上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碰上天气恶劣的时候更是苦不堪言,但是却从来都没有自内心里感觉到困苦,总觉得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的还是要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那段时光是艰难的,家里条件不好,上学的书包都是妈妈自己缝的,现在仍还对那个书包记忆犹新,浅浅的花布做成挎包的模样,周围用格子布镶上荷叶边,再配上两条细细的肩带,就成为我最初最早的第一个书包,虽然又简单又不值钱,但却让我欣喜若狂,每天都挎在身上,同学要借看一下都不行,现在想来,真真是幼稚得可笑。
学校很破旧,却没能阻止我们热火朝天的生活热情,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的年代,我们总是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记得当时学校附近有一个泥坑,说是什么“金刚泥”,拿一坨捏成圆形再稍加工一下,就形似于现在儿子花几十大元甚至是上百大元买来的悠悠球,做那个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脏且不说,最后能成功做成的也少之又少,但当看到弹跳于手指间的小圆球时,心中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在放学的途中寻欢作乐,一大群半大的小子姑娘在路上嬉戏着,追逐着,唱着,闹着,笑着,我们玩着好多游戏,女孩子总是玩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还有过家家等,男孩子会玩抽陀螺,滚铁圈,虽然这样做的后果免不了会受到家里大人的责骂,但是我们却仍是我行我素且乐此不疲。
因为学校和家的远距离,中午是不可能回家吃饭的,那么就得想办法来填饱肚子,天气适宜的季节里,妈妈会起早将饭做好,用饭盒装上,塞到我的书包里,中午的时候再拿出来吃,那个时候是没有能力买保温饭盒的,都是用的那种铝制饭盒,条件差些的用的就是一个大搪瓷缸子,带的饭菜也很简单,没有什么菜色,也没有多少的油水,照现在的标准看来,那就是开水煮白菜的级别,但是那个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一到中午,都端着自己的饭盒吃得狼吞虎咽,有些饭量大的男孩子更是要将饭盒里的饭粒都扒拉得干干净净才算罢休。
天气太热或者天气太冷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带饭到学校里吃的,红薯便成为那时候吃得最多的食物,早上走的时候拿上几个边走边啃,还要带上几个到学校里当中午饭,一天两顿吃下来,回到家里就跟闹饥荒没什么两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对满大街的烤红薯不感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每每回忆起这些,心里总会涌出一丝留恋与不舍,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富足,早已经没有了我童年时的生活之忧,但也少了那时的许多快乐。
已经记不清是哪位哲人说过: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你困顿生活的时候,同时会赋予你这种生活所拥有的快乐;在给你富足生活的时候,也会同时抽去很多已有的幸福。
童年已不再有,已成为人生际遇里最难忘记的篇章,岁月的风霜让其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只是在偶尔的闲暇,仍然会忆起那段时光,那段虽困顿却无限快乐的时光。(通讯员 朱琼)
来源:慈利站
作者:县建投集团 朱琼
编辑:毕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