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伯,74岁,是北街社区的低保人员,早年离异,两个儿子随母亲住在新城区七相坪村,他一个人常期租住在双安一处私宅。6月因心脏不适被房东发现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过救治后身体无碍,但房东因担心佘伯身体不适再发生类似情况,不再敢出租房子给他。于是佘伯找到了北街社区书记王琼,希望能通过社区协调找一处廉租房,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社区书记在了解佘伯的需求后第一时间与零阳镇分管领导报备,请政府领导与新城区管委会领导协调,通过新城区相关领导与七相坪村书记一同给佘伯儿子做工作,承担起赡养父亲的义务。经过多次电话与上门劝说后佘伯大儿子愿意前往看看父亲并同意见面商量父亲居住问题。
经过协商,儿子只愿意承担父亲的生活费,不愿意接回家中赡养,在事情处于焦灼时,社区书记想到了后盾单位县民政局和县住建局,希望通过三联四建后盾单位能解决佘伯的“急难愁盼”。
住建局在收到北街社区的“求助”后,立即与分管廉租房工作人员联系,尽快清理出了一套廉租房安置佘伯,同时社区书记向民政局报告为佘伯申请临时救助解他燃眉之急。很快住建局将房间安排好了,民政局安排了物资:床、棉絮、床上四件套等,北街社区送去了米、食用油,一间空荡荡的房间瞬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佘伯搬进了新家,他笑着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是你们让我有了安身的地方”。 一句简单的谢谢包含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与关心,他们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民心。
佘伯在安排新家
自“学史力行”专题开展后,后盾单位与北街社区不断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理论相结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一如既往的将群众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办,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通讯员 向元)
来源:慈利站
作者:零阳镇北街社区 向元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