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6月15日开始,慈利县融媒体中心集中开展蹲点调研采访,在各平台开设【深化走转改 记者在一线】专栏,引导新闻工作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改进作风、转变文风,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本期我们一同跟随记者,走进二坊坪镇杨家垭村棕编手艺人瞿杏元指尖上的“棕编世界”。
6月14日,我们见到瞿杏元时,他正在龙潭河镇金坪村赶集,售卖自己手工制作的馄饨、饺子。等到集市收摊,我们便与他一起回家。一路上,瞿杏元和我们聊得最多的便是他最钟爱的棕编。
一到家,瞿杏元就迫不及待的带我们走进他独属的棕编世界。走进去,我们被屋里的景象所震撼,房子里到处摆满了各种棕编作品,有大大的龙、公鸡、仙鹤,有小巧精致的蜗牛、蚂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瞿杏元马上坐在了他的小方桌前,自豪地炫起他的手艺。“像这只蝉的组成部分,腿、身体、翅膀、眼睛,就这几部分组成,我现在先把这个腿编出来……”瞿杏元信手拿起几片棕叶,缠、绕、穿、拉、剪……一套动作下来,一个栩栩如生的蝉儿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瞿杏元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0岁的时候从外婆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棕编,就喜欢上了这门手艺。随着岁月的磨练,他的编织技艺更加炉火纯青,单凭眼睛一扫,动物的姿态、编织技法便已了然于心。
“这个东西其实简单,只是要有耐心,做法、步骤都是一样的,大同小异,做好一个作品,你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听到瞿杏元这么说,我忍不住现场拜师学艺,让瞿师傅教我编个最简单最容易上手的彩带编织玫瑰花。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在瞿师傅手上三两下就编好的玫瑰花,在我手上就不听使唤了,最后在瞿师傅的帮助下,我才完成了编织首作。
棕编因耗时长、技术难度大,不被多数人所接受,棕编产品因为小众也没有大市场。但瞿杏元依然坚持自己的热爱和推广,看到抖音火了,他就通过抖音分享自己的棕编过程和棕编作品,在人流聚集的公园、广场,他还会现编现卖,展示棕编艺术,让人们感受棕编的魅力。
对于手艺传承,瞿杏元有着太多的担忧,他也在不断努力的做好传承这件事,他告诉我们,他正在积极申报棕编非遗传承人,通过推广,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棕编,让这项手工艺有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采访札记:
在基层,我们看到了一名传统手工艺人的热爱和坚守,他们或许刚刚走出贫困,要靠在集市上售卖馄饨养家糊口。然而,对于自己喜欢的手艺,却初心依旧。坚守和传承是瞿杏元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希望让传统手工艺走进大家的生活,融入大家的生活,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余雅琴 戴晓山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