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产业开发区积极主动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有关工作部署,坚持“四问”结合,抓紧抓实“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各环节,以调研实效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现场调研项目建设
外出学习调研考察
坚持把脉“问诊”,锚定堵点定课题。根据上级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要求,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主要负责人牵头召开专题班子会,就当前园区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产业发展聚集度较弱、龙头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主动为企服务担当意识不足等方面问题进行剖析讨论,同时积极听取县直单位、企业负责人、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将园区主要负责人领办的两个调研课题确定为“关于创建‘五好’园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承接赋权事项推进‘园区事园区办’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调研专班”,形成了《调研方案》《调研计划》,安排单位其他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问题专项调研,确定22个方面调研重点,明确9项调研举措,为调研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当面“问需”,倾听诉求梳瓶颈。“出口是否受阻?”“技改是否顺利?”“用水用电是否正常?”一段时间来,慈利产业开发区坚持“调查研究、全员行动”的理念,由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将干部职工分为5个“入企小组”,由班子成员任组长,党员组成“调研先锋队”,依托“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三送三解三优”和“助企纾困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58家企业,面对面交谈、心贴心沟通。按照党工委要求,园区纪工委起草《优化营商环境和赋权改革工作调查问卷》,主动上门送达企业填写,《问卷》列举“满意程度”“意见建议”“投诉栏目”等19项内容,旨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平台作用监督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通过系列举措,采纳汇总“厂房租金”“审批便捷度”等共性问题建议9方面,“下水道堵塞”“自来水接通”“高压线迁移”等个性问题建议47条,管委会第一时间开展针对性讨论,逐条列举措、压责任、明时限,倒逼推进问题整改。
坚持广泛“问计”,汇聚良策优机制。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出去调研全是办法,慈利产业开发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着力在“汇智”和“聚力”上下功夫。围绕“五好”园区创建主题,园区主要负责人按照调研计划,分别带队前往长沙、益阳、娄底、龙山、市高新区等地学习数字信息化建设、科技孵化、赋权改革、行政审批、平台建设等工作,参观先进园区,积累优质经验,还谋求对外合作,分别与省开发区协会、湘江研究院等机构达成协议,充分汇聚智囊效应,注入发展动能。通过聚力汇智,园区完善了《“五好”园区创建计划》《土地储备计划》《科创园入园和扶持政策若干规定》《全程代办服务暂行办法》等10多项方案机制,成立了“土地储备项目指挥部”“证照办理专班”,将“科技孵化”“智慧园区”“金融服务”等平台提质升级,进一步优化了服务环境,补充了要素短板,夯实了发展底色。
坚持跟踪“问效”,真抓实干促发展。连日来,慈利产业开发区着力依托调研成果,持续释放调研工作效能,跟踪解决项目建设阻工、弃土场选址、招商入园政策繁琐、窗口人员业务不精等各类问题33个,推动10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帮助12家企业融资4000万元。同时聚焦打好发展“六仗”实施六个“十大行动”工作,推进1000亩土地储备,逐步探索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和“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为企“全程帮代办”投资项目备案、营业执照注册等事项78件;排查企业安全隐患35条并指导完成整改;举办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安全生产、规范数据统计等专题讲座培训7场。在大兴调查研究“走找想促”活动强力推动下,慈利产业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四问”结合,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和“诉求清单”转化为“机制清单”和“成效清单”,不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刘鹏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