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基层 找问题 想办法 促发展】清廉助残,慈利县残疾人联合会加快推进无障碍改造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杨姣 编辑:王杨 2023-07-07 08:33:16
—分享—

“家里安装了热水器,洗澡方便多了,以前做完晚饭后,洗锅洗三遍了才能开始烧热水洗澡,一家人只能一个一个的烧水洗澡,一忙活就到晚上11点多了。今年,县残联给我们安装了热水器,真的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安装的时候,安装师傅饭也不吃我们的,烟也不抽我们的,就喝了几口自来水。”阳和土家族乡桃溪村的李阿姨说。李阿姨是视力残疾,丈夫是肢体残疾,慈利县残联通过入户摸排了解其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了低位灶台和热水器,极大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小项目提升形象感。今年来,慈利县残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目标,重点推进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成立了全县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慈利县重点民生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对照“清廉残联”创建要求,对无障碍改造实施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对施工第三方重复强调不准在残疾人家吃饭、不准额外收费、不准收取好处等,确保无障碍改造廉洁安全实施、按时高效推进,为无障碍改造注入“廉动力”。

小细节拉满安全感。“我一直坐在轮椅上,还要照顾80多岁的母亲,每天做饭只能在一张矮桌子上,用电磁炉炒菜,想要一个灶台可以做饭。”岩泊渡镇行溪村的孙叔叔是一名肢体一级残疾人,县残联根据他的需求,按“五部位改造法”入户进行测量设计,为他定制了台面下留空、方便轮椅进出的低位灶台。“我给钱,你们也不要,给我做了这么好的灶台,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党的好政策让我这个残疾人生活的很有安全感。”孙叔叔笑着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灶台,但是却承载着孙叔叔与他母亲的“一日三餐”。县残联将残疾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残疾人工作,按照不低于3000元的改造标准进行改造,认真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让残疾人感受满满的安全感。

小改造彰显幸福感。慈利县残联加快推进无障碍改造,利用“小空间、微改造、大体现”提升残疾人无障碍居家环境,增强残疾人的幸福感。溪口镇的朱奶奶是视力一级残疾,属于特困人员,家门前有个陡坡,周围都是泥巴路,出行极不安全。县残联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入户进行设计,为她进行了盲道硬化、安装了室外安全护栏,给她提供了一个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改造过程中,施工第三方通过线上的EC软件,上传朱奶奶改造前、改造后的对比图片,实现了线上监管,确保施工改造不出现偏差。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方便出行、提升自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的具体体现。接下来,慈利县残联将聘请第三方审计公司,共同对项目改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地验收,详细询问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无障碍改造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对无障碍改造设施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能落到实处,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心、顺心,使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杨姣

编辑:王杨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