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凤坪村积极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方式,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功能和内容,通过为民银行积分、智慧门牌二维码、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积分推动,让服务更积极。乡村善治,关键在群众,如何有效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便是一个关键课题。阳凤坪村探索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民银行积分制”,通过建设积分银行,让群众的积分可以在积分银行中折现体现,增强了群众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同时,积分也成为了评奖评优的依据,刚性约束和柔性激励量化积分指标等,有效提升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活跃度和参与度。以“小积分”助推乡村治理“大文明”,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自家事”,由“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乡风文明建设水平。
一“码”当先,让数据多跑路。阳凤坪村推出“智慧门牌”乡村治理项目,将二维码图案添加在实体门牌上,改造升级成全新的二维码服务门牌,集政务服务、村务公开、村级管理、学习交流为一体,基础信息与“党建+互联网+二维码+门牌号+村规民约”融合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如此,我们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变群众观望为群众参与,让群众呼声一键直达村党组织,工作效率非常高。”阳凤坪村党支部书记唐斌解释,“智慧门牌”聚焦群众所需、村干部所盼、治理所向,不仅精准为村民画像,以点带面、村民自治、全民连通,还能足不出户就能将网上办事、网上学习、网上开会等村民实际需求“一网打尽”,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腿。
数字管理,实现治理零距离。阳凤坪村积极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方式,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功能和内容,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搭建“智慧乡村数字化平台”“湘妹子能量家园”,推动“互联网+”向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延伸,以党建引领和数字化改革为依托赋能乡村振兴,推动资源下倾、管理下移、服务下沉,形成“村、组、居民”三级网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了乡村治理从经验式治理向智慧化治理的转变。通过建成“互联网+党建”平台,打造了流动党员学习交流阵地和党组织网上服务窗口,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的“时差”问题。同时以平台为支撑,强化“互联网+服务管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为民服务的便捷化和科技化水平,实现一事通办。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实施“村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受理群众诉求渠道和限期办结运作机制,有力提高了网格服务效率。全力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村(社区)治理,整合便民服务、行政执法、司法调解等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员“一员多用”作用,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来源:慈利新闻网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