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建、共享、共融——慈利县芙蓉学校 “网络联校”项目实践成效显著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邹涛 编辑:侯英杰 2024-07-19 09:41:14
—分享—

7月18日,由湖南省教育厅牵头申报并立项的教育部2022年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共同体项目——“芙蓉网络联校教研体”项目,接受教育部验收专家组的验收评审答辩,慈利县芙蓉学校作为“芙蓉网络联校教研体”项目核心成员,在该项目中承担着“芙蓉学校网络教研”和开展《芙蓉学校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任务,为该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bc694bd72955f2b1ca66ca30e28ef06_副本.jpg

在“网络联校”的实践过程中,慈利县芙蓉学校借助“网络联校”实践促进优质资源传递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实践经验与成果。

一是环境建设。慈利县芙蓉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来用于信息化硬件设备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的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网络联校教室、录播教室。组建了校园本地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为教师课堂教学、研发教学模式、师生共享资源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二是加强培训。慈利县芙蓉学校扎实开展校本研训,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邀请信息技术各模块的优秀专家来校进行专题培训。培训人员包括省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科陈娅科长、湖南理工学院李统兴博士、市教育局陈桂英主任等著名专家学者,培训内容包括《教师素养与修炼路径》《小学国学课程建设与实施》《课题研究“四部曲”》《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几十个主题项目。

三是应用导向。慈利县芙蓉学校开发“融雅”课堂教学模版。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确定了“融雅”教学流程共分为“雅导”“雅学”“雅练”三个环节,对每个环节操作流程都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指导教师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扎实备课,提高备课备效,为课堂高效奠定基础。

四是上联名校、下联村小。上联长沙市新路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学习省城名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的先进经验,并加盟了湖南省国学联盟,每年可定期参加国学研讨课,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下联慈利县高桥镇完小、许家坊乡完小、金岩芙蓉学校完小,龙潭河中心完小,通过网络联校教室线上互动,线下送教下乡,以达到教师互动、学生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

自开展“网络联校”以来,慈利县芙蓉学校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积极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建立了“网络联校”电子资源库,如:“网络联校”管理制度汇编、“融雅”课堂优秀教案集、“融雅”课堂优质课件集;“融雅”课堂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成果汇编等。与此同时,由学校负责人牵头研究撰写的论文《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信息化教学的积极影响》均在期刊上发表,学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竞赛方面也取得了系列成果,如胡益老师执教的《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和向李老师执教的《水的作用》获2023年部级精品课一等奖,李柳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荣获省二等奖,李炯老师在集体备课大赛荣获省二等奖,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慈利县芙蓉学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也展示了学校在网络教研方面的整体实力。

学校负责人表示,慈利县芙蓉学校将继续坚守“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实效至上、持续发展”的四项原则,努力开展项目研究,并特别关注转型培育案例,为湖南省芙蓉网络联校教研体项目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邹涛

编辑:侯英杰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