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龙潭河片区党校开展“田间课堂”“送技下乡”活动,二坊坪镇、龙潭河镇、高桥镇和洞溪乡共计57位党组织书记参加。
学基层治理模式、积分兑换树文明。去年以来,二坊坪镇为探索村民自治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合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行村民积分管理“18118”工作方法,即“一张网格”“八个板块”“一幅榜单”“一次评比”“八项表彰”,将乡村治理的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充分调动了村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一早,学员们来到二坊坪镇青叶村,听取青叶村党支部书记讲解青叶村“18118”基层治理模式的践行情况和取得成效,并带领学员们参观了青叶村积分管理文化墙和村民积分管理红黑榜,让片区的党组织书记真切感受到了“小积分,大治理;树新风,促和谐”的强大力量,也让学员们认识到要将村民“积分制”管理与常规性工作相结合,正确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要让村民们参与到全村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切实提高村民们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带动全村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田间课堂”观产业、板板龙灯承非遗。首先,学员们来到了二坊坪镇青叶村“肆季红”柑桔产业园。近年来,青叶村联合原二坊坪片区四村共同投资338万元,建设占地1440平方米的“肆季红省级柑橘产业园”,学员们按照选种育苗、加工、冷藏存储、包装运输的流程先后参观了整个一体化生产运输的产业链,体会到了强村联合带动片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也感受到了一体化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然后,学员们来到龙潭河镇江星村卢家峪水库淡水鱼养殖地,近年来,江星村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地域特色,因地制宜,以卢家峪水库天然的地理条件为契机,发展淡水鱼养殖产业,2022年、2023年村集体经济分别收入26.8万斤、43.8万,2024年投放鱼苗2.3万斤,预计收入52万。经过实地参观卢家峪水库淡水鱼养殖地,学员们认识到,产业发展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做到盘活农村资源稳抓创收、富民强村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最后,学员们来到龙潭河镇板板龙灯传习所,参观了板板龙灯的历史文化起源等宣传海报、龙头和龙灯等物料,激情饱满、认真聆听了板板龙灯市级传承人的授课,传承人讲解了板板龙灯的起源、精神力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历程、龙灯制作工艺的精美性、优秀传承人的事迹、龙灯传承队伍的建设情况等内容,通过本次观摩,有效培养了片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对非遗项目的兴趣和热爱,为进一步增强村域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送技下乡”学技术,交流经验促发展。下午,学员们集中于龙潭河镇党委会议室参加“送技下乡”交流会,会上,学员们先听取了县烟草专卖局生产经营分部卓主任从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慈利县烟叶产业的发展优势和乡镇农村如何发展烟叶产业三个方面讲解了烟叶种植技术,为整个片区的烟叶产业发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会上,来自四个乡镇的烟叶生产先进党支部书记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烤烟生产种植经验,其中,龙潭河镇云朝村党支部书记说到:“听了烤烟技术博士的传授,作为烤烟‘土’博士的我也想交流几句,烤烟生产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耐心的考验,我们只有在技术的基础上用耐心生产,才能确保烤烟产业的长久发展。”四位烟叶领域的“生产者”和“领头羊”的分享为整个龙潭河片区的烟叶种植烘焙、产业结构调整、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自己宝贵生产经营经验。
“田间课堂”觅真经,“送技下乡”强基层。本次龙潭河片区党校开展的党组织书记培训活动,从实际出发,学明基层治理模式、探索村级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实现烤烟生产技术人才和经验人才的“交流碰撞”,为整个片区的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培训课程,提升了片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综合能力素养,也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交流。
下一步,龙潭河片区党校将进一步强化党校授课讲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吸纳片区具有影响力的各业优秀人员,形成抓党校、强队伍的鲜明导向,为教学培训、课题研究等提供强有力保障,坚持应训尽训,立足培训需求和岗位实际,在“供求关系”上下功夫,精心设置培训课程,积极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周边乡镇形成协作共建机制,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治校水平,激活党员教育的“神经末梢”。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朱杨杨
编辑:侯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