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慈利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和重点,以移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移民工作体制机制,提高移民工作质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探索出了诸多实践经验。
加强产业扶持,促移民增收致富。结合慈利资源优势,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移民发展特色产业,如立足全县已有的种苗开发试验基地、茶叶种植加工基地等八大产业基地,通过示范基地推动、移民大户带动、龙头企业牵动、村办合作社发动的“四动”模式,推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发展,积极创建特色品牌。例如,充分利用慈利的自然风光与丰富民俗文化,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移民参与旅游服务,有效增加收入。自落实移民后扶工作以来,按照大幅加大移民产业扶持力度的资金投向原则,确定“立足库区资源优势,打造慈利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库区经济,引导移民致富增收”的移民产业发展思路,共投入移民产业开发资金1亿余元,仅推广种植业类面积9000余亩,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业产业成为移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同时,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鼓励移民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培育移民企业或合作社137家,实现了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强化基础设施,促改善宜居环境。重点完善交通与水利设施,改善移民区居住条件,加大对移民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保障移民出行方便快捷,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充足。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站等环保设施,改善移民区生态环境。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移民新家园。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信息化设施覆盖移民区,为广大农村移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移民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到目前共投入后扶资金2.1亿元。
加强教育培训,促就业本领提升。重视移民子女教育,提升移民子女升学及职业教育力度,已发放移民助学金941人次376.4万元,改善县域内移民学校办学条件,设立移民子女教育助学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移民意愿,共投入资金1563.1万元,每年组织移民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500余人,如电工、焊工、厨师、电商运营、电梯维修、植保无人机、母婴保健等,并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机制,确保移民通过培训顺利就业。定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科普宣传等,丰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移民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创新工作机制,促规范后扶管理。加强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度,落实项目“四自两会三公开 ”监管模式,主动接受移民群众的监督,让后期扶持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移民后期扶持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移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移民群众意愿,让他们参与到后期扶持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中来。今后,慈利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将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和信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水库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移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李思军、吴泳初
编辑:张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