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阳和土家族乡渔浦村:建强基层党组织,书写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唐维鸿 编辑:王杨 2024-12-02 16:46:06
—分享—

2024年,阳和土家族乡渔浦村凭借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在防汛抗洪、生态文明、文化振兴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荣获“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1cc94d4a85a9eb601b682a86b6e249a.jpg

一、“汛”速出击,守护生命安全的战斗堡垒

在防汛抗洪的战场上,渔浦村党支部始终冲在最前列,尽显担当,为守护家园和村民生命安全筑牢坚实防线。汛前未雨绸缪。党支部积极组织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成员们细致分析汛情,全面排查隐患点与风险处,将防汛责任精确细化,落实到专人专岗、各个区域。同时,为提升志愿服务队实战能力,精心开展了2次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模拟多种突发场景,从集结到救援各环节反复练习,增强了队伍协作默契,为汛期应对做好充分准备。汛期协同发力。6月27日,党支部书记巡逻时发现垂钓人员遇河水上涨危险,即刻召集应急队伍,队员迅速响应,携带救生设备成功施救。整个汛期,类似营救行动达4次,共救起8名村民。党员先锋队更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2名党员分组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两侧、低洼地区等重点区域,不顾恶劣天气,挨家挨户提醒村民危险、劝离安置,成功转移5户12人。汛后查漏补缺。面对村内4处塌方阻断道路的情况,志愿者服务队快速行动,拉警戒线、清路障、抢修道路,保障了5个组村民的出行。渔浦村党支部以实际行动,凝聚强大力量,成为防汛抗洪中的坚固堡垒,守护着一方安宁。

二、生态蝶变,引领乡村绿色发展新航向

渔浦村党支部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积极引领,带领全村实现生态蝶变,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发展画卷。制度保障方面。渔浦村自身将生态文明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生态创建活动,设立如农户人居环境优化评比、公共区域管理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为生态建设打牢根基。宣传引导方面。注重观念转变,村内各组设置文化宣传栏与公示栏,按时张贴公告,常召开屋场会宣传政策精神。廖家坪屋场、书院屋场通过巧妙改造,打造“一户一景”,让田园变身“小花园”,激发村民生态热情。借助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组织高校学子寒暑假来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环保材料开展各类创意活动,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带动绿色生活方式养成。产业发展方面。立足生态打造特色产业。100多亩高品质水稻产业,精心选种、育苗、栽培并施用有机化肥,产品加工后深受青睐,不愁销路;200多亩黄桃种植园,借优质土壤产出优质果实,同时发挥果树涵养水源、稳固山体的作用;临近红岩岭景区的草莓种植基地,通过文旅融合开展休闲采摘项目,带动农业与水果销售,实现生态与增收双赢,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环境治理方面。遵循“治理+维护”原则。村支委定期组织清理行动,每月检查污染,聘请8名保洁员负责日常打扫,统一收集处理农田垃圾。干部带头巡查卫生、记录评比,让村内环境焕然一新,尽显宜居宜业之美。

三、“文”润乡土,筑牢乡村精神共富家园

渔浦村的文化振兴工作围绕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开,尤其以渔浦书院为重要依托,在传承中续写乡村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渔浦书院历史悠久,自创办以来,一直是当地文化传承的核心所在,曾经培养出众多贤才,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变迁,是渔浦村无可替代的文化瑰宝与精神象征。如今,渔浦村巧借渔浦书院之力推动文化振兴的同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成也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机遇,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人才培育与智力支持。工作站为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师生提供了深入乡村的实践平台,吸引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子来到渔浦村。他们带来了前沿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和专业的技能,通过开展各类调研、实践活动,为渔浦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如进行村庄规划设计、产业发展规划等,帮助渔浦村更好地找准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学子们以工作站为依托,深入挖掘渔浦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文化理念和创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他们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开展民俗文化节等,让更多村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和喜爱本土文化,增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教育资源共享。工作站促进了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渔浦村的共享。高校师生可以为村内青少年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包括生态文明教育、艺术素养培养、科技创新启蒙等,拓宽青少年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乡村培养更多有文化、有技能、有创新意识的后备人才,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交流与合作。工作站成为了渔浦村与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通过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渔浦村,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为渔浦村带来了更多的项目支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援助。同时,也促进了渔浦村与其他地区乡村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发展。激发乡村活力。高校师生的到来为渔浦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朝气,他们的热情与创造力激发了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们与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项目,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整个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渔浦村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这既是对他们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相信在这一荣誉的引领鼓舞下,渔浦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创造更多的辉煌。同时,其优秀经验也将在阳和土家族乡更广泛的区域传播开来,激励更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美丽家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而不懈奋斗。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唐维鸿

编辑:王杨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