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慈利县广福桥镇,开展“非遗保护与法治建设”主题调研,聚焦三王村以及老棚村千年古法造纸技艺的传承困境与法治赋能方案。
在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老棚古法造纸术工坊,实践团队实地观摩了嫩楠竹经剖料、腌制、抄纸、晒纸等72道古法工序转化为“老棚纸”的全过程。传承人现场演示造纸工艺,并坦言当前困境:全村仅剩少数老人掌握技艺,且面临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产值收入较低,产业化动力薄弱等问题。
针对调研发现的核心问题,实践团队与镇政府进行研讨会,提出融合“五治”思维,提出为传承人申请“老棚纸”地理标志商标,并依据《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定工坊专项保护条例,明确数字化影像资料的著作权归属及惠益分享机制的方案。并且建议政府牵头梳理原料采集(万亩竹海嫩楠竹)中的生态保护红线,推动村规民约增设“非遗原料可持续利用”条款。
实践团深入挖掘三王村双重文化身份:既是非遗传承地,其周边亦是支部旧址。团队提出将造纸工坊纳入镇红色旅游动线(如三王村—老棚村路线),在党史宣讲中嵌入非遗法治保护知识。推动非遗工坊与三王村五星级民宿群合作开发文旅套餐。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袁豪 刘子熙
编辑:侯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