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特别是面向青少年儿童群体播撒文化种子,在慈利县民政局指导下,龙潭河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7月25日,慈利县龙潭河镇、高桥镇、二坊坪镇、洞溪乡民政社工及慈利县俊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部在龙潭河镇宝竹山庄联合开展“纸间春秋·非遗剪韵”主题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活泼的非遗课堂,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理解非遗“活态传承”的深刻内涵。
社工首先向学生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并梳理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脉络:从现存最早的南北朝剪纸实物,到唐代民俗中的盛行、宋明清的职业化全民化发展,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焕发新生并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展现了其顽强生命力与文化价值。
活动中,社工介绍了剪纸的基本工具(剪刀、刻刀)与核心技法,重点讲解了“阴剪”(留实面)与“阳剪”(留线条)的区别与结合运用,并现场示范“纸动刀不动”的剪工要领,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为感受文化地域特色,活动展示了中国剪纸南北流派的不同风采:北方剪纸(如河北、山西、山东、陕西)风格浑厚粗犷,充满乡土气息;南方剪纸(如江浙、福建)则灵巧纤细,尽显精巧雅致。这些差异生动映照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
活动还引导学生思考剪纸与传统生活的紧密联系,讲解了其丰富的实用功能:如窗花门笺装饰、喜事祭品摆衬、刺绣底样、以及蓝印花布镂空模板等,让学生理解剪纸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载体。
正如社工总结所言:“一剪一戳都是传承的味道。” 本次主题活动,是民政社工发挥专业优势、链接资源、承担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活动反响热烈,学生们兴趣浓厚,认真互动。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龙寰彬
编辑: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