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任家坪村的山坳里,38岁的李群慧看似柔弱,却用五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爱与坚守的故事。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将不幸遭遇意外,连医生断言“只有10%希望”的丈夫从生死线上拉回,用单薄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突遭横祸,她在绝境中选择坚守。五年前那个寻常的午后,李群慧正在张家界打工。突然,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听筒里传来“人快不行了”的嘶吼,像惊雷劈碎了她的生活。匆忙赶到医院时,看到丈夫刘金至躺在病床上,脑袋缠着渗血的纱布,脸上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医生告诉她,丈夫严重脑出血,必须立刻开颅。她瘫在抢救室外的走廊上,浑身发软,签字时那支笔烫得像块烧红的烙铁,从她手里滑掉四次才攥稳。她仿佛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咚咚作响,却无比沉重。
手术保住了性命,却把丈夫拖进了重度昏迷,成了植物人。医生三次劝她放弃:“伤得太重,救活也是终身卧床,后续至少还要一百万。”亲朋好友也劝她,“你还年轻,为自己和孩子想想,早些另做打算。”可李群慧望着病床上毫无知觉的人,心里那股“犟劲”冒了出来:“只要他能醒,哪怕瘫一辈子,我认!”
丈夫转去长沙治疗时已是植物人状态,医生说通常超过20天没醒就放弃了,或许是夫妻间的“心灵感应”,她总觉得他能醒过来,夫妻俩重新过上平凡但恩爱的日子。自此,李群慧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护理之路。每天定时给刘金至翻身拍背,帮他按摩四肢。夜里也不敢睡得太沉,总是惦记着丈夫会不会有什么需要。一些连刘金至哥哥都觉得“麻烦”“繁琐”的事情,李群慧偏偏靠着一股子劲坚持了下去。她常常在深夜里,轻轻握住丈夫的手,轻声说:“你一定要醒过来,我们还有一辈子要过呢。”
以爱为药,她用守护创造生命奇迹。刘金至处于植物人状态期间,医院每天只让探视10分钟。为唤醒丈夫,李群慧便买了支录音笔,每天都坚持讲述孩子们的成长,讲述他们之间的美好时光。她把孩子们的笑声、哭声,还有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录了下来。每次探视时,她就放给丈夫听,希望这些熟悉的声音能唤醒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的一天,李群慧刚说完他们以前的一件趣事,还在沉浸在昔日的甜蜜时,丈夫的手指突然轻轻动了一下。她好像看见了希望的曙光,忍不住泪流满面:“你醒了?你醒过来了是不是!”那一刻,她紧紧握住丈夫的手,泪水滴落在他的手背上,仿佛能滴进他的心里。
又过了一个月,丈夫终于睁开了眼,却像个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说话,不会吞咽,连走路都要重新学。李群慧那段时间的劳累,村干部至今都历历在目:“刚回来的时候不仅要照顾他还要带着他做康复训练,是真的辛苦。她偏偏也就有那个耐心,也数她最不容易。”
刚回家时,丈夫咽喉损伤严重,几乎丧失了吞咽功能。李群慧就把肉、菜、米全打成糊糊,两小时喂一次,一天要喂七顿。丈夫术后体质差经常生病,她便一字一句抄下营养食谱,变着花样做:今天是小米山药粥,明天加把核桃碎,后天掺点鱼肉泥。丈夫不能走、不会说,她就寸步不离,五年里,最长的离开从未超过两小时。她常常在喂饭时,轻声哼着丈夫最喜欢听的歌,希望这些温暖的旋律能帮助他恢复记忆。
医生说恢复的希望只有10%。李群慧不愿相信,便孤身一人,带着丈夫去往更大城市的医院里闯荡。尽管长沙、广州的大医院都摇头,但她偏不信邪,攒着一股劲,每天坚持陪同丈夫锻炼行走,哪怕一次只能走两三步。在没有借助专业康复训练,全靠她日复一日耐心地陪伴与引导下,两年后,丈夫竟能靠自己慢慢挪步了。再去医院时,连医生都惊叹这是“奇迹”。
肩挑重担,她在风雨中撑起全家。一场变故肆虐侵袭着这个农村妇女的小家,卷走了丈夫的健康,却没有吹熄她对生活的热情。丈夫出事之前还在装修初期的小屋,因这场意外暂停了进程,屋里布置得很简单,但收拾得整整齐齐;刘金至的穿着虽然简朴,但非常干净清爽。
“照顾她老公这些年,硬是吃了好多苦,瘦了好多斤”谈到李群慧的变化,周边邻居都这么说。体重从一百多斤掉到了八十斤,是李群慧五年间发生的肉眼可见的最大变化。面对作为妻子和母亲双重身份带来的压力,她不辞艰辛,克服重重困难。
为了照顾丈夫,李群慧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在村里做些卫生工作,种几分菜地。每天骑电动车去村部打扫卫生时,她就把丈夫绑在车后座,刚开始时不太熟练,总怕丈夫摔下来,手心攥出冷汗,后来慢慢熟练了,她还打趣:“胆子是慢慢练出来的,现在我可是老司机”。每次骑车时,她都会紧紧握住丈夫的手,轻声说:“别怕,有我在!”
如今丈夫的心智如同三四岁儿童,说过的事转头就忘,稍不留神便会把垃圾撒得满地都是……尽管李群慧总说丈夫“只知道闯祸”,但跟在他后面收拾残局,教育他下次不要再犯的也一直是她。有一次,丈夫不小心把饭碗打翻,饭菜撒了一地。李群慧没有责怪他,只是轻轻蹲下,用手一点一点把饭菜收拾干净,然后温柔地看着丈夫说:“下次小心点哦,别弄脏了衣服。”
对孩子,她藏着满心愧疚。她直言自己从未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大女儿临近高考时压力大,想让她陪读一个月,但因丈夫离不开人,她只能拒绝。在医院照顾丈夫期间,一双儿女暂时由伯伯抚养,学习和生活都靠孩子自觉。但她认为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炼:“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情孩子们也都能坚持下来,相信他们未来的路一定能走得更好!”每次看到孩子们懂事的眼神,她的心里都充满愧疚,但也无比欣慰。
如今,看着正在慢慢恢复的丈夫,李群慧眼里有光:“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有奔头”“我是他的依靠,他又何尝不是我的精神支柱?”这个“犟驴”农村妇女,被村里人称为“这个家真正顶梁柱”的女人,用五年坚守诠释了不离不弃的爱,她让我们相信,爱能抵万难,爱能把“不可能”熬成“可能”。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向雅婷 吴桐雨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