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软弱涣散整顿必须抓准要害、谋实举措。”近期,江垭镇党委聚焦龙台村、细毛坪村、官桥村、八斗丘村四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整顿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从“补短板”向“强功能”的深刻转变,为乡村治理注入全新动能。
四级联动聚合力,高位推动强保障。“力量往一线沉,问题才能往根源解。”江垭镇党委书记表示,镇党委将“四级联动”作为整顿工作的核心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一”举措(一名县级领导联村统筹资源、一名镇班子成员包村跟踪督导、一名第一书记驻点配合验收、一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解难题),构建“上下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党委班子率先践行“三主动”工作法: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政策资源;主动汇报进展,获得精准指导;主动协调联动,凝聚攻坚合力。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等县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多次赴村现场办公,与镇村干部、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精准梳理村级发展堵点与民生关切。同时,江垭镇积极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双轨并行。联合农业农村、水利等县直部门组建“专家服务团”,下沉村级开展技术与政策帮扶;广泛动员乡贤、合作社负责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助力等形式参与整顿,形成“县级统筹、镇级落实、村级发力、社会协同”的良好局面,切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精准滴灌解难题,靶向施策除梗阻。“不搞‘大水漫灌’,坚持‘精准滴灌’,才能把问题整改做到群众心坎上。”江垭镇党委通过多轮实地调研,紧扣四村痛点难点,以“一村一策”制定靶向整改方案,逐项破解发展障碍。产业发展上,协助龙台村厘清特色种养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邀请技术人员指导150亩凤凰李种植与12亩渔业生产,同步梳理村级债务、制定化解计划,双向发力提升产业韧性和集体经济运行质效;基础设施方面,协同相关部门推进细毛坪村3公里集中供水计划制定,将2.5公里道路改造纳入统一规划,协助官桥村开展水源排查与水质检测,规范水费收取及管护机制,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队伍建设是整顿的关键一环。针对八斗丘村班子凝聚力不强的问题,镇党委选派党建指导员驻点指导,通过“老带新传经验、强带弱补短板”化解内部矛盾,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在官桥村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设置“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等微岗位,引导党员主动认领,有效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一线显著彰显。
破局出新建机制,长效发展添动能。“整顿不是‘一阵风’,必须推动好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江垭镇党委以“建机制、搭平台、明方向”为重点,推动整顿成果可持续、见长效。线上搭建“江垭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政策解读、技术咨询、产销对接专栏,实时回应村民需求;线下组建“党员攻坚队”,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包括巡查供水管网、走访收集民意、调节邻里纠纷,使党员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排头兵”。
在深入调研与实践基础上,镇党委进一步提出“四子”发展思路,为整顿村长远发展指明路径:一是建好“班子”,通过“选、育、管”结合,打造群众信赖的村级领导力量;二是盘活“摊子”,整合闲置资源,引入优质经营主体,激发集体经济活力;三是迈开“步子”,打破思维定式,鼓励村干部与群众共同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四是兴活“路子”,推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开展技能培训培养致富带头人,积极拓展劳务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形态,实现乡村发展“有里也有面”。
“现在村干部办事更主动,我们村里越来越有盼头了!”谈及整顿带来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点赞。江垭镇党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四级联动”与“靶向整改”机制,不断巩固拓展整顿成果,推动四个村党组织从“软弱涣散”向“坚强堡垒”的转变,最终达成“班子强、产业兴、民心聚”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苏昱宇
编辑: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