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零阳街道十板村6组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一场“敞心扉”的征地拆迁政策宣讲会温暖开场。村书记、组长与村民代表围坐成圈,县法院、征拆中心等部门工作人员用“家常话”讲政策,让土地征收款分配的“千千结”化作“事事明”。
会上,十板村书记以“女儿户通过司法途径获分配权”为例,点明分配核心原则:“权益平等是底线,政策一碗水端平。”话音刚落,村民代表便抛出疑问:“外嫁女户口没迁,为啥有的村分有的不分?”县法院代表翻开《农村土地承包法》解读:“成员资格看‘户籍+义务+关联’,只要履行村民义务,权利就不受性别、婚育影响。”县农村经营服务站代表用“摸家底、查档案、议公示”三步法,详解身份认定流程,让抽象政策变成“看得见的尺子”。
作为联村干部,卓同志主持会议并强调:“分配款是‘明白钱’,安全是‘保命钱’,防汛防灾、利剑护蕾、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一样要抓牢!”互动环节中切实做到了“补偿标准全公开,争议问题随时谈”,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这场持续3小时的屋场会,没有红毯讲台,只有板凳茶杯;没有照本宣科,只有你来我往。会后,6组村民一致认可分配方案框架,组长现场表态“下周前公示初步名单,接受全体监督”。“政策讲得透,我们心里也就顺了。”村民王大姐的话,折射出基层治理的真谛——不是“我说你听”的单向输出,而是“有事好商量”的双向奔赴。当政策宣讲成为“解结”的钥匙,法治与民主的种子,便在农家小院里悄悄生根。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朱婷
编辑:侯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