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基层治理诉求多元、资源分散、效能不足等挑战,许家坊土家族乡以党建"绣花针"理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创新实践,用精细化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穿起治理“千条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针贯“组织力”,织密基层治理体系。结合党建“片组邻”工作,全乡建立52个中网格(52个片),210个小网格(210个组),451个邻长,完善"党支部+合作社"的嵌入式组织架构,破解新兴领域覆盖不足、农村空心化等难题,打破了传统行政层级壁垒,实现了治理单元与生产单元的重叠共生,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融合,同时,聚焦新业态群体,通过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流动党员“归巢”,将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确保党的组织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骨架。
一针引“凝聚力”,激活党员先锋动能。党员队伍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发挥“头雁效应”,选育2名政治强、能力优、作风硬的党支部书记,通过系统性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完善党员激励机制,推动设岗定责、积分管理,引导党员在矛盾调解、民生服务中亮身份、作表率,形成“一人带一片、一片带一域”的示范效应,凝聚群众参与治理的共识,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党群共治”的转变。
一针融“创新力”,赋能智慧治理转型。数字化是破解治理堵点的关键路径。推进“党建+智慧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壁垒,构建问题发现、流转、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推动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群众需求,推动服务从粗放供给转向精准匹配,让政策找人、服务上门。技术赋能的同时,需坚守“党建为魂”,避免工具理性凌驾价值理性,确保数字化始终服务于“为民初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党建则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主线。唯有以严密组织体系兜底、以先锋队伍聚力、以数字创新提效,方能绣出党建引领下秩序与活力兼具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苏家豪
编辑:侯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