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韵铸魂守初心 法理相融促文明——溪口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孙钰璇 编辑:毛伟 2025-11-13 17:14:04
—分享—

近日,在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的千年“红军树”下,一场持续多日的邻里排水纠纷圆满化解。慈利县司法局溪口司法所联合镇平安办、樟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红色基因赋能基层治理,用法理相融的调解智慧破解民生难题,不仅让邻里重归于好,更彰显了“红色溪口”“文明溪口”的治理温度与实践力量,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樟树村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承载着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在此浴血奋战的红色记忆,“红军树”见证的军民鱼水情早已融入村民血脉。然而,村民王某与多年的邻居却因排水问题陷入僵局。王某新建房屋时砌筑的围墙,阻断了村内原有泄洪沟,而邻居家院墙紧邻唯一排水涵洞,每逢雨季,周边积水汇流导致涵沟漫溢倒灌,不仅严重影响邻居家正常生活,更存在安全隐患。

“红色土地上的邻里情,既要守得住传统美德,更要经得起法律检验。”工作人员先带双方来到“红军树”下,重温当年红军与群众“共守家园、互谅互让”的红色故事,从“远亲不如近邻”的乡土情理和红色传统入手,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随后,调解人员聚焦法律层面精准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条明确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王某砌筑围墙阻断泄洪沟,侵犯了相邻方的排水权益;同时,相邻关系的核心是互利共赢,邻居也需配合合理规划排水路径,避免权利滥用。通过“案例解读+条文释义”的方式,工作人员把抽象法律规定转化为具体维权指南,让双方清晰知晓“可为”与“不可为”的法律边界——既明确王某有拆除障碍、保障排水畅通的义务,也说明邻居应配合施工、包容合理排水方案的责任,从根本上化解了双方对权利义务的认知分歧。

县.jpg

经过多轮“面对面沟通、背靠背疏导”,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与法律条文的指引下,双方终于达成共识:沿原泄洪道位置开孔,接驳水管引流排水,王某负责施工改造,邻居配合提供必要作业空间。“红军当年为群众遮风挡雨,我们沐浴在红色文化中更该互帮互助。”握手言和的瞬间,文明新风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溪口镇以红色文化为根、以法治建设为翼、以民生发展为要的治理实践缩影。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溪口镇深挖红色资源,将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树等红色地标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精神课堂”,让为民服务的红色初心转化为矛盾化解的实际行动。同时,该镇构建起覆盖12个村(居)的“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基层调解网络,通过“常态化排查+专业化调解+长效化管控”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2025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79次,成功调处49起,为红色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如今的溪口,红色文化焕发新生机,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多方联动调解机制持续完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日益稳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和谐底色。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治理力量,在法治实践中守护民生福祉。溪口镇以一桩桩民生纠纷的圆满化解,生动诠释了红色文化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彰显了文明乡风与法治精神的相得益彰。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孙钰璇

编辑:毛伟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