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投集团打通产业链 “小玉竹”变“大引擎”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张典   鲍宣达(见习) 编辑:毛伟 2025-11-27 18:01:10
—分享—

近日,慈利县各乡镇的玉竹采收已逐渐进入尾声。过去因销路不畅让农户犯愁的“土疙瘩”,在县农投集团的推动下,通过标准化加工和市场运营,成功蜕变为助农增收的“金疙瘩”。

图片

清晨的高峰土家族乡玉竹种植基地里,农户们弯腰挥锄的身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玉竹被小心翼翼地从地里挖出,路边堆积如山的玉竹,见证着今年的丰收景象。

图片

村民冯桃香:“上年纪了,挣点零钱,之前一直在家,挖得多得的多,一天能挣七八十,半年能挣四五千。”

村民刘兴明:“早上6点从家里出发,晚上大概4到5点钟放工,(玉竹)在高峰这是一个支柱产业。”

这片海拔600多米的山区,是高峰土家族乡玉竹的核心种植区。全乡玉竹产业种植面积近3000亩,亩产约5000至6000斤,三年周期内每亩产值可达2.5万到3万元。然而在过去,即便种出品质优良的玉竹,农户也常因市场价格波动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慈利县农投集团积极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推动玉竹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图片

高峰土家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林耀进:“以前靠外地客商收购,价格极不稳定。现在农投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尾参(玉竹)收购加工企业,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慈利县联盈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加工厂内,玉竹经过选级定价、清洗、初次烘干,到冷藏、切片、再烘干,最后打包成品,发往广州、安徽亳州等全国大型药材市场,完成了从农产品到商品的华丽转身。

图片

图片

慈利县农投集团副总经理刘学民:“自今年7月份以来,共收购玉竹大概6000余吨,大概加工产值过亿元,占全国加工量的百分之四十五,从收购,加工到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全县的农民增加了收入,带动了慈利县500余人的劳动就业。”

从田间到车间,从原料到商品,慈利县以市场为导向,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富民产业链。曾经不起眼的“小药材”,如今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张典   鲍宣达(见习)

编辑:毛伟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