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朱敷峰作农村工作报告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慈利新闻网 编辑:redcloud 2012-02-21 10:57:53
—分享—

     开拓创新 务实工作 努力实现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暨2012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朱 敷 峰

201222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会报告全县农业农村工作。

一、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成绩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农口系统各单位和相关支农部门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县“三农”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加速推进产业化布局,农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深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四个农业”,着力发展以柑桔、烤烟、蔬菜、生猪、茶叶为主的优势产业,农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0.3亿元,增长5%以上;农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3.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1元,增长12.5%。一是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重点,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0.52万亩,同比增长4.1%,粮食总产达30.56万吨,同比增长5%,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柑桔产业效益明显。按照“稳定面积、提升品质、做亮品牌”的要求,重点抓好柑桔品改、柑桔标准示范园创建、柑桔专业合作社运作、大果实蝇统防统治等工作。柑桔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产量达13万吨,产值达2.3亿元。三是烤烟产业逐步壮大。按照“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大户带动”的要求,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种植烤烟3.08万亩,烤烟产量达到7.5万担,实现产值7143万元,同比增长58.73%,特产税收1368万元,同比增长60.94%。四是茶叶产业逐步发展。按照“创新模式、加工增值、提质改造”的要求,大力实施低产茶园改造工程,完成1000 亩改造任务,新发展有机茶叶示范基地600 亩。全县茶叶总产量超过1800吨,产值3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5%28.2%。五是蔬菜产业逐步突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种植、产销对接”的要求,大力发展城郊蔬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3.7亿公斤,总产值达4亿元。六是畜牧养殖持续增长。实施畜牧水产养殖各种项目10个,项目资金1200万元。积极实施“百万头生猪工程”,加快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91个。生猪发展86.2万头、出栏50.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53%1.83%,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七是林业生产长足发展。林业部门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达5048万元,完成营造林6.36万亩。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总量稳中有升,我县活立木蓄积达571.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4.51%新建成高产油茶林基地10个,面积1万亩。

(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壮大。一是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政策引导、重点扶持、大力发展”的要求,重点抓了企业的运行监测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37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服务于农、连接市场、技术保障”的功能定位,加大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顿规范、业务指导、政策扶持力度,开展示范社创建工程,创建省级示范社 1个,县级示范社2个,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4个。三是大力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为依法有序流转土地搭建平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0.5 万亩以上。四是强化农口系统安全生产。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了农业安全生产体系,确保了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等安全生产。强化疫病防控,全力提升养殖业安全发展水平。全县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的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80万元实施新增粮食产能项目田间工程,涉及面积1.5万亩。投资306万元,积极推进“生态家园”项目建设。此外,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共计投入5970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民生水利迅猛发展。投资2150万元,新建城南和零溪河防洪大堤2.68km;投资2000万元,稳步推进九渡溪流域开发工程;投资1120万元,对市场河流域东岳观溪进行了高标准治理;投资890万元,建成零溪标准化水场1座;投资1600万元,完成9个乡镇37个行政村的渠系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314万元,对全县257口山塘进行了清淤扩容。三是生态项目实现跨越。投资255万元,治理零阳镇、零溪河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投资785万元,实施了赵家垭电站电气化改造和朝阳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争取农村沼气中央预算内的投资项目740万元,新建农村沼气1200口。四是农机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0.2万千瓦,同比增长8%

(四)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农民培训体系,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加大了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万余人,技能培训6000多人。二是强化了农民转移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外出务工,扶持奖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三是积极拓宽了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

(五)加大创建力度,新农村建设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积极探索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创建力度,零溪新农村省级示范片建设获得省、市好评。一是编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完善了示范片建设总体规划。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1年,整合资金3200万元,用于示范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三是突出抓好产业建设。立足示范片区位优势,突出抓好城郊蔬菜、优质水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四是大力开展“三清六改五普及”工作,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

(六)强化民本民生意识,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是强化农民负担监管。2011年为“减负惠农政策落实规范管理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重点乡镇和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对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和向村级组织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整改。全县共清退违规资金1109.16万元,财政追缴215.74万元。二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稳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不断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面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计生工作稳步推进。

(七)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加强了对强农惠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制止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严格规范“一事一议”审批程序和筹资筹劳标准。积极推进财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全县95%以上的村达到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

二、切实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2012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仁铣副县长将在明天会上作具体部署和安排,县委农村工作部将充分履行职责,组织协调带领农口系统各单位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确保任务完成。

(一)凸显工作品牌,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继续坚持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区,重点抓好省级示范片创建工作。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2012年,要在零溪、朝阳整合涉农资金4000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镇村同治”和“三清六改五普及”力度,力争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要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用足用活涉农奖扶政策,大力发展柑桔、花卉苗木、城郊蔬菜等主导产业,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加大农民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示范片乡风文明。继续抓好5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县级示范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和帮扶机制,进一步明确帮扶单位、责任单位的责任,搞好工作督查落实和绩效考评,形成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二)致力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突出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重点围绕柑桔、油菜、优质水稻、烤烟、茶叶、蔬菜、畜牧水产养殖做文章,力争把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突出增强综合能力,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道路建设、电网改造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三是突出保障农业安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好动物疫病防治、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农机安全等工作。四是突出增强发展活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极推广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普及村务公开工作。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新办法,确保农村社会长治久安。

(三)强化组织协调,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一是要立足调查研究,提供决策服务。要围绕农村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调研,特别是要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农村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涉农资金整合、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搞好调研,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二是突出综合协调,服务农业农村。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支持农口系统开展本职工作,协调好支农部门关系,着力形成抓“三农”工作良好氛围。三是狠抓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牵头做好每季度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督查,把握工作动态,增强对“三农”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四是搞好定期调度,加强跟踪问效。坚持农口例会制度,及时调度和掌握主要工作完成进度和落实情况。五是抓考核评比,激励工作热情。将主要农业农村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绩效考核工作目标综合考评。

(四)健全奖扶机制,充分调动“三农”工作积极性。坚持“三农”工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原则,力争县财政加大对“三农”工作的资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农业农村方面的文件,发展扶持一大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销售大户。重点奖励对发展慈利县农业农村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经济实体和经济能人。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吸引外来生产企业和资金来我县发展工业化、企业化农业。

(五)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职责,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主动与纪检监察机关搞好沟通协调,与有关成员单位搞好沟通配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一要创新宣传教育机制,开展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动廉政文化村建设,切实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二要抓好源头预防腐败,构建监督约束机制,全面实行乡镇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农村党务公开,深化细化农村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理财制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规范乡村决策监督制度,完善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规范农村党员干部行为。

(六)抓好宣传推介,努力提升慈利“三农”工作形象。继续加大慈利农业农村工作宣传推介的力度。着力以《慈利三农》和《慈利县新农村建设简报》为宣传载体,及时反映全县“三农”以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抓好慈利新农村建设网站建设,对外推介慈利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帮助农业企业、营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实现网上销售。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慈利新闻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