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家看望父母。刚一到家,就看到父亲正在给木水桶涂刷桐油,一同回家的孩子不禁问道:“爷爷,现在老家都喝上自来水了,咋还给水桶涂油呢?”,父亲语重心长的说:“孩子,别小看这普通的木水桶,在以往那可是一件生活的必需品,它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当然应该爱惜呀!”
看见爷孙俩有说有笑,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以往的一幕幕。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家中生活用水全靠用那担木水桶在水井里挑,上下来回有几百米。那事家里农活多,自己总想着为父母减轻一下负担,在挑水这件家务上还是算积极的,开始的时候,水也装得不满,走一阵、歇一阵,一担水来回就要二十多分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里条件稍稍好点,父亲买了一台潜水泵,安装了管道,电闸一合,水就抽到了水缸里,当时是特别的兴奋。后来,实施了人饮解困工程,国家帮助修建了水池、铺设了管道、新建了泵站,用上了自来水,虽然未经消毒处理,但感觉到水特别甜。2010年,国家又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家里又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就感到水更甜了。
“爸爸,您看,爷爷把木水桶刷的乌亮乌亮啦!”。看着孩子兴奋的样子和涂刷一新的木水桶,我深深的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以来,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活更加殷实。不久的将来,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必将全面实现。
来源:红网慈利站
作者:李英明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