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的元旦,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是我新婚之日。然而,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却不仅仅是单纯的新婚之喜,而是我受领了一项特别的任务,且不得不在婚礼的第二天抛下新婚的妻子去无条件的执行,直到经过一个月的苦战,腊月27才完成任务回家过年,与妻团聚,整个蜜月就这样度过。
那是1991年,我时任二坊坪乡武装部长,12月30日,我接到县武装部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当天清晨,2尺多深的鹅毛大雪封住了通往县城的盘山公路,所有班车停运。在我左右为难之时,恰好邻居开手扶拖拉机要去桃源黄石,将途径常慈公路桃源一字山车站,我灵机一动,便搭他的车到一字山拦乘过路车辆。可手扶拖拉机在冰雪茫茫的泥泞乡间公路上,时而熄火,时而打滑,我们一路推推、走走、停停,近乎蜗行,等到了一字山,同样因冰雪天气,过往车辆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才拦住一辆带防滑链的大货车,司机看我诚恳的央求,便答应带我,我激动的爬上冰冷的敞篷货箱,任凭呼啸的北风似刀割我的脸,虽然手脚冻得不能动弹,全身瑟瑟发抖,但心里却因搭上了车可以不误军情而兴奋。几经周折,终于赶到县城参加了会议。可是,会上的一道命令却把我给蒙了,那就是命令全县各乡镇武装部长必须在1月2日亲自带领建制连的民兵赶扑县城,抢修城关电站东门大坝。因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克服所有困难,无条件的坚决执行。那时,我已定于两天后的元旦结婚,一下子,我感到很为难,但军令如山,不可因儿女私情而耽误大事,且好在元旦无事,不影响婚礼,并将为我的婚礼增添浓墨重彩。于是,我立马决定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欣然受领了这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会议很短,散会后,为赶时间,我在县城乘车到雷雨垭山脚下,再步行翻越雷雨垭关口,到当时的景龙桥乡再拦便车赶回。当时的雷雨垭是冰天雪地、坡陡路滑,寒风刺骨,而我又身穿大衣、脚踩马靴,肩上还扛着几十斤准备结婚用的冻牛肉,十多里山路,累得我大汗淋漓。但为了结婚我喜悦,为了任务我光荣。所以,尽管是步履艰难,硬是凭着血气方刚和一身豪气,谢绝了同行们的援助之手、友好之意,肩扛着牛肉重担和组织委以的重任,一路咬牙坚持,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回了乡。
回乡后,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派专人协助我连夜组织人员、粮草物资,并为我的婚事给予了关心,使我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婚后第二天,得到了通情达理的妻子与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我义无反顾的率领一个连的民兵上了电站工地,开始了日夜奋战。工程期间,与民兵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地铺,并为了工程的进度和安全,自己保持天天提前上班联系衔接,延时下班检查安全、妥善交接。一天三班倒,常常是半夜凌晨到天亮,本就寒冬腊月,加上东门大坝的江风、潮湿、雾气、冰雪雨霜,民兵们个个的手、脚和耳朵都全部冻伤。
恶劣寒冷的天气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摧垮我们。相反,大家乐观向上、激情高涨,在工地上与兄弟乡镇的民兵连展开了争夺工程进度和安全生产流动红旗的竞赛,每天是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号子震天,体现了民兵们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展现了团结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也全身心的沉浸在这忘我的战斗之中,身先士卒、一线指挥。经过一个月的苦战,换来了大坝土方工程的全面竣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各乡镇民兵连受到了县委、政府和县武装部的嘉奖,大家为城关电站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突出贡献。
光阴荏苒,时光如逝,一晃之间将近过去30年。岁月变,山水依旧;人虽老,记忆犹新。我为自己当过武装部长而倍感无比的骄傲,为度过这么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蜜月而感到非常的幸福,为拥有这么一段珍藏尘封的激情燃烧岁月而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来源:红网慈利站
作者:黄建国
编辑:杨玥妙楠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