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零阳镇工业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道路平整宽阔,房屋黛瓦白墙,屋前屋后绿树环绕,一幅宜居的生活图景扑面而来。
来到安置点西头,一座崭新的彩钢板房屋端然伫立,走近一看,里面被分隔成一排排小房间,每个小房间安装统一的塑钢门窗:“这是农具房,安置点老百姓每户一间,用于存放生产工具、闲置物品,”随行工作人员介绍:“搬到安置点后,老百姓带来的大量农用工具,堆放在安置房内,占据了生活空间,影响了日常生活。镇党委政府筹资60多万元建成占地1000余平米的公用房,并结合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设置了农具存放、红白喜事、会议等不同的功能分区。其中用于召开会议、举办红白喜事的大厅,还配备了厨房、厕所,两台立式大空调让老百姓们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平时家里有个红白事,都能在这里举办,离家近很方便,这就是我们安置点的‘大客厅,”“镇上干部还经常来这里放电影,不冷也不热,这也是我们安置点的‘电影院’,”安置点的住户竞相说道。
沿公用房再往西十多米,一大块平整的菜地映入眼帘,萝卜、白菜翠绿的叶片上流动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便是安置点的微菜地。“搬迁群众全部来自农村,种地务农习惯难舍。镇党委政府与安置点所在的零溪村委会统筹协调,将安置点余留4亩多空地按照人均不少于1.3厘的标准全部分配到户。”
老百姓搬下山来,既能在家门口工作,又能吃到自家种的蔬菜,收入长了,乡愁解了,心安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以前住在山上,种菜收入低。现在种菜还能就近到县城卖,一天能挣个五六十块。明年我还想把邻居们闲置的地种起来,再增加收入。”正在菜地除草翻土的老人家乐呵呵地说。
既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近年来,零阳镇下足绣花功夫,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安装不锈钢雨遮、晾衣架以及体育健身设施,申请每月4吨的水费减免,开展送优秀电影、戏剧进安置点活动等,让搬迁群众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心暖了,劲足了,发展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定了,易搬点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正在徐徐展开。(通讯员朱丽娟)
来源:慈利站
作者:零阳镇 朱丽娟
编辑:李欣雨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