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成就完美人生——不要活成祥林嫂
品读鲁迅名著《祝福》,那个逢人便喋喋不休诉说自己的不幸的祥林嫂让我感触颇深。祥林嫂确实不幸,然而她的逢人便说并没有改变她什么,只是让她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我们要比祥林嫂幸运、幸福很多很多很多,可是,我们还是做了那个喜欢抱怨的祥林嫂,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是80年代的独生子女,父亲开车、母亲教书,家境尚好,吃穿用度不凡,出门有车接送,只需做个调皮的小孩儿就好。可是这样的生活,到了90年代,随着我弟弟的出生便一去不复返,且不说吃穿用度大打折扣,关键是,自此无论到哪里去,干什么都要带一个拖油瓶。弟弟四岁后,保姆走了,我还要做家务事,加之母亲的严厉管教,我认为他们是不喜欢女孩子的,于是,在这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是极埋怨我的父母的,尤其是当弟弟调皮的时候,这种埋怨之心更加强烈,于是便发泄在弟弟身上。记得有一次,带他到河里洗完了衣服回家,我提了一桶子湿衣服,他偏要我背,我把他连拽带拖拎回家,到家了后我坐在他的小腿上,用脚蹭住他的手打他,那一刻,我恨极了,恨不得把他打死,楼下的邻居听到他杀猪般的嚎叫,上楼将他抱走。当然,过后我也免不了母亲的一顿责罚,怨气也就更深了。
后来到桃师读书。一寝室的女孩子因为想家而伤心流泪。只有我,带着无比开心的笑容酣然入睡。参加工作后,周末经常是几过家门而不入;回家后,天还没黒就上床睡觉。结婚时,母亲嚎啕大哭,我淡然出门,未曾回头看一眼,很多时候,我沾沾自喜又无比悲伤的告诉我的朋友,说我和我爸妈的对决,就像那个喋喋不休的祥林嫂一样。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的钟俐琛老师对我说:“其实,你要感谢你爸妈,不是他们的严格要求,哪来现在的你这么独立、这么能干呢?”细细思量,这话确实很有道理。我18岁参加工作,至今21年,一路从农村走到城市;从普通教师走到管理岗位,所表现出来的阳光、独立、果敢、坚毅,无不与母亲的严厉管教,与放养式的教育有关。虽然,他们确实存在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物质条件上,我比弟弟还是好很多的,比如:那时十元一斤的葡萄干可以让我随意吃,5毛钱的方便面则是弟弟常吃的零食;时下流行的面料则是我的常衣,而弟弟则是能不买就不买。后来,弟弟生了孩子,我的孩子赛和弟弟的孩子二毛嬉笑玩乐亲如兄弟,便觉得孩子有个伴才好,凡事有个商量、有人牵挂,血脉亲情是永远割舍不了的。也许,这就是当初父母生弟弟的初衷吧。想到这些,心中的怨气便也一点一点化解。
当化解怨心之后,更多的是轻松、是成熟、是珍惜,细细想来,之前,我如此的埋怨我的父母,可是他们却一直给与我偏爱、给与我信任、视我为骄傲,好吃的留与我,有事和我商量,逢人说起也是喜上眉梢。
回头再看,庆幸是我能及时止损,将祥林嫂赶出我的身体。人生最悲伤的事,便是心怀埋怨,不能与自己和解,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自己可以掌控的、自己想要的样子。
来源:慈利站
作者:李平萍
编辑:李欣雨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