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环保慈利行--生态养殖助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慈利站 作者:记者:任紫露 (实习) 通讯员 谷绍楠 编辑:李虹 2021-04-23 08:34:01
—分享—

4月21日,记者沿着一条乡间小路来到三官寺土家族乡曹姐养猪场,只见眼前一片绿色,山上有果树,地里有庄稼,河里有鱼,岸上有鸭,听不到喧嚣,也闻不到异味,养猪也变得干净、整洁了。

“国家提倡绿色养殖,我们积极学习技术,花了将近四五十万,引进环保设备,提高粪污资源利用化。”曹姐养猪场法人代表曹小燕介绍,她家养殖场生猪的粪污在进行人工清扫后,通过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干粪就变成了肥料,可用于浇灌农田果树,同时猪尿通过红膜沼气池处理后,产生的沼气也可全部用于生活用气,这样一来既实现了生猪粪污的“零直排”,养殖户也成功从中获益。粪污在这里真正的变废为宝。

在以前,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对粪污处理不到位,猪粪、猪尿、冲洗猪栏的废水都混合在一起,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费人工,低效益。随着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慈利县通过对生猪养殖企业(户)实行“一场一策”,提升生猪养殖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推动全县生猪养殖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杨柳铺乡慈利县永恒养殖场法人李修清就是最直接的“转型者”。为了让猪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精致”,李修清 2018年关停自家的老旧猪场,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利用先进的环保设备打造综合一体的环保“生猪之家”,从源头上对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做到自动清粪,真正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李修清说,今后要把养殖场搞好一点,就要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你要是没有这种生态环保理念,今后就谈不上什么大发展。

近年来,慈利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招商引资优势,瞄准生猪养殖的“环保关”,打好绿色养殖牌,按照生猪产业规划,划定禁养区、适养区,对禁养区的猪场按照相关规定关停退养,适养区的猪场进行升级改造,一批批环保技术和项目接连涌现。2019年10月,引入东方希望现代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项目,在科技含量更高、养殖产业链更优的生猪产业新形势下,该项目32个养殖场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全县年出栏育肥猪总量达到200万头以上,粪污排放总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可年产有机肥70万吨左右,年产值约6亿元。

如今,慈利县作为全省重要的生猪产业区之一,2020年生猪发展85.36万头、出栏46.47万头、存栏38.89万头。斗转星移,世事变幻,绿水青山容颜更盛,溇澧深处的生态养猪也从“闺中”走出,成为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全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记者:任紫露 (实习)  通讯员   谷绍楠 )

来源:慈利站

作者:记者:任紫露 (实习) 通讯员 谷绍楠

编辑:李虹

本文链接:http://www.clxww.com/content/2021/04/23/92239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