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反映反腐的坚强决心和严惩,充分展现中央反腐工作的坚定决心,老骨戏们精湛的表演,人物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剧中人物陈岩石,一个老共产党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这颗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忘初心,践行担当使命,对党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干事老实,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善始善终,用担当诠释一名共产党员朴素情怀,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
学习陈岩石为民情怀。陈岩石得知光明项目所面临的大风厂改建的事情,他的立场是不主张马上拆掉大风厂,必须解决厂里工人的权益问题后才可以进行拆除,施工队组织强拆,面对挖机,临危不惧,陈岩石坐在最前面,与工人一道用身体护厂,大风厂起火后,群众没有疏散,消防车没有办法开进大风厂灭火,陈岩石赶到现场,阻止开枪示警,亲自劝说围堵拆迁的群众,及时劝群众疏散,让消防车进入大风厂把大火扑灭。群众之所以听陈老劝说,是因为陈老与大风厂的职工有着深厚的情谊,陈老的为民情怀,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情绪,代表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自然得到群众拥护与信赖。
学习陈岩石垂炼党性。我印象最深的是沙瑞金主持常委会议,请陈岩石给所有的干部上了一堂政治课,陈老给所有干部讲了他攻打云城的那一仗,因为不是共产党员就没有资格扛炸药包参加尖刀班,为了入党虚报岁数而获得扛炸药包特权,他从没有后悔过,想起战友、老班长,他硬噎着说不出话来,含泪走出会场、、、、、。 从事检察工作三十余栽,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有些事情屡受挫折,然而,陈老始终襟怀坦白,坚定理想、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实践信仰、信念的一生,在他身上看到一个共产党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执着精神,不论做什么工作或退休,严格自律、清正廉洁,以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干事,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本色。坚定理想、坚定信念,把党性锻炼作为一辈子的垂炼,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慎独、慎微,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学习陈岩石临危不惧。陈岩石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化身,面临危险,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当下岗工人王文革劫持原大风厂厂长蔡成功儿子作人质,劫持者提出要求,只愿相信陈岩石,陈岩石赶到后,苦口婆心规劝王文革释放被挟持的人质,并提出让自己当人质,一个80多岁的老头子和挟持者进行长达近3个小的对峙,始终没有放弃。正如陈老所言,第一,我不骗你,第二,我真不怕死,面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不法浸害,挺身而出,展现一个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敢于担当,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
我想起林则徐一句至理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害避趋之”,即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是对陈老最好的写照。 陈岩石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然而正是这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却给我们内心以强烈的震撼,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的一面镜子,象一盏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在路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讲政治规矩、守政治纪律和廉政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
作为财政干部,常与金钱打交道,是落实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最后一道把关口,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为民服务落实在行动上,严格财经纪律,扎紧制度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做经济卫士,牢筑防火墙,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做到身在钱中、法在心中、权在手中、用在民中,把“两学一做”教育学习落实在行动上,努力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做合格财政干部,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吴志华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