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蔡升熙:壮烈牺牲的军事天才

来源:红网 编辑:redcloud 2018-05-14 09:09:21
—分享—

  

 

  蔡升熙。

  

 

  蔡日凤向记者介绍蔡升熙遗物。

  

 

  位于醴陵城东的升熙路。

  红网时刻株洲5月8日讯(记者 钟娉 通讯员 彭丽娜)在湖南醴陵,有很多以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的路,以此来纪念这些伟大的英雄们。升熙路就是其中一条,旨在永远怀念革命烈士蔡升熙。蔡升熙是红军初创时期的高级将领,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创建了红十五军,并任军长。他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一道,被评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1989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经过两次审议确定了中国当代36位军事家的名单。其中醴陵有两名将军入选,蔡升熙将军就是其中一位。

  事迹:倾其一生为革命

  蔡升熙(1906—1932),字旭初,又名申善,化名刘辑名,醴陵黄沙汤家湾人,1922年春,入醴陵县立中学读书,参与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投入爱国学生运动。带头抵制洋货,投身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1924年春与左权等入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习军事。11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军校教导团任排长。曾参加评定广州商团叛乱和平定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的斗争及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营长。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立功。1927年擢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第二团团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参谋长,随部南下广东,参加会昌、汤坑战斗,后辗转广州,被排入第四军警卫团工作,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起义失败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28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曾到吉安靖卫大队工作。为争取罗炳辉部起义进行秘密活动。1929年任吉安东固游击第一路总指挥。参与整顿、发展革命武装,先后建立江西红军第二、三、四3个团。率部攻克峡江县城,扩大革命根据地。

  1930年夏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秋,在湖北阳新一带领导游击战争,参与指挥攻打宿松、六村、广济、漕河、英山等战斗。同年10月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任军长,是红十五军主要创始人之一。后与政委陈奇率部攻打黄梅、张家塝、桐梓河、大湖等城镇。12月到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第一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1月。红十五军和红一军合编为红四军,任第十师师长,参与创建鄂豫边、鄂东南、皖西3个根据地连联成的鄂豫皖根据地,并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军委副主席。为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率红十师参加麻城磨角塘战役,全歼守敌一个营。继又攻克河南光山敌重要据点新集,歼敌1000余人。后与红十一师奔袭双桥镇,全歼敌三十四师,生俘师长岳维竣。在作战中臂部负伤。5月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继当选鄂豫皖监察委员会主席,后代理分局军委主席。伤势稍好,任以彭湃、杨殷二烈士命名的彭扬军政学校校长。为鄂豫皖苏区培养一批军事、政治干部。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32年7月,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指挥部队粉碎敌军第四次“围剿”。10月8日,在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河口镇东北仙人洞战斗中,身负重伤,最终壮烈牺牲。

  故事:理想坚定为人民

  据蔡升熙的侄子蔡日凤讲述, 1927年5月上旬,蔡升熙回到了衡阳和长沙,在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郭亮、柳直荀的领导下,着手武装农民的工作。5月中旬他再次请假回乡省亲,满公公、五公公约了一两百人,在蔡家棚蔡家祠堂开了一个欢迎会,蔡升熙借着这次大会机会,向乡亲族人通报了当前革命的严峻形势,鼓励大家树立必胜的信念。闲聊中,满公公问蔡升熙:“你现在有多少银元一个月?”升熙反问道:“您问这个干什么?我们干革命不讲钱的事,有多少就是多少。”满公公说:“族里有这么多人,如果你有钱,就拿点钱出来,为族里买点田土吧。”升熙回答道:“您不要讲买田的事,将来不久,每户人家都会有田作,有饭吃,您放心!”族人听了他满怀信心的话,都充满着希望和憧憬。

  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在白色恐怖的广州,蔡升熙过着流离失所隐居的日子,和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他决定筹措经费,尽快找到党组织,接受新的战斗任务。他想到交情不错的同乡同学邓文仪,当时邓已是国民党军队的少将了。蔡升熙一找到邓文仪,就开门见山地说:“我现在缺少盘缠,来向你化缘。”邓文仪一边从口袋里掏钱,一边用教训的口气说:“你呀,就不该当什么共产党。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共产党破坏国民革命,闹得自己都无法立足,你听大哥的,还是趁早回头吧!”蔡升熙针锋相对地驳斥说:“共产党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谋私,不篡权,当共产党人有什么不对?!是谁破坏国民革命,自有公论!”他将邓文仪递过来的几十元钱往桌上一丢:“承你顾念旧交,慷慨解囊。但是,大丈夫不受'嗟来之食'。”说完,蔡升熙就往外走,并回过头来说:“你现在就可以动手,杀了我去向蒋介石请功。我今天死,明天你的脑袋也要掉在广州街头。”

  后事:英雄精神留千古

  蔡日凤说,他出生的时候,伯父已经牺牲了,他之所以知道这么多,是家族的老人们不断把他的事迹向后人传述。他们都深深地为自己的家族有这样一位英雄感到自豪,他们想让这种英雄的精神得到传承。

  记者在醴陵烈士陵园看到,当地陶瓷学院的学生在此宣誓。陵园工作人员杨云志说:“每年,当地的中小学学生都会前往此地宣誓。”

  英雄虽然已经逝去多时,但在他的家乡,人们并没有选择遗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为今日之盛世付出过鲜血和生命的前辈。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他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永存。

来源:红网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clxww.com/content/2018/05/14/77176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