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场里的致富路

来源:红网慈利站 作者:唐纯姣 编辑:redcloud 2018-07-30 10:40:40
—分享—

  

 

  

 

  红网时刻慈利7月30日讯(通讯员 唐纯姣)“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这句至理名言,用在江垭镇官桥村精准扶贫户、昌盛养猪场老板姚军华身上再合适不过。

  姚军华,35岁,江垭镇官桥村27组村民,其本人自成家以来一直在当地从事粮食运输等工作,家庭殷实,衣食无忧。然而人有祸福旦夕,2013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将这个幸福的家彻底击碎。姚军华突发脑溢血,前后花费近30万元,债台高筑的他并没能被上天眷顾,治疗之后未能痊愈,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偏盲。因为这场大病,家庭情况再也不复从前,姚军华本人的身体素质也不如以往,经过评议, 2014年成为精准扶贫户。

  《老人与海》中说,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姚军华说:“困难只是暂时的,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父母亲、妻子儿女的鼓励宽慰下,我们要重操养殖旧业,走自力更生发展之路,打个翻身仗。”

  说干就干,是姚军华一家人的风格。确定了目标,有了技术,维系了市场资源,给了政策支持,姚军华一家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由堂兄出启动资金,共同贷款20余万元,流转山林30亩,开荒斩草,修筑建筑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猪舍2栋46间,取名为昌盛养猪场。

  天道酬勤,姚军华着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经过一大家人辛勤的付出,2015年3月新购买美系良种母猪20头,商品仔猪100余头,当年获利近十万元。2016年、2017年,因猪肉市场行情持续见长且养殖技术更为成熟,两年间每年获利近20万元。顺风顺水,养殖业前途一片大好,姚军华一家开始扩大养殖规模。2017年底,投资30万元,新增现代化猪舍3栋(其中一栋母猪舍、一栋母猪产房、一栋猪仔保育房),建筑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经过4年的发展,昌盛养猪场达到了存栏新美系良种猪80-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的养殖规模,以及相关污水处理设备总计贰佰余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中文化的姚军华不光养殖技术一流,对国家方针政策等也是普遍通读,熟记于心。昌盛养猪场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打牢根基、练好内功,预防污染、持续改进”十六字方针。提出要在发展好产业的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修建了4条各一百米以上的污水沟,2个各100立方米的程殿池,2个各80立方米的沼气池,1个80立方米的五个分化池,1个40立方米的病死牲畜处理井。并且与周边由官桥村30组村民合股成立的“小峡谷旅游开发合作社”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签订协议,约定猪场排泄物由该方负责收购使用,总计花费20余万元对污染问题进行防治。

  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永具善良之意。姚军华一家由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的贫困户发展成为年入几十万的产业致富人,其中缺不了的是其本人自力更生的先进思想,是其本人勤劳肯干的吃苦耐劳,是其本人水到渠成的养殖技术和不服输的精神。更缺不了的是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是帮扶责任人不辞辛劳的走访慰问,是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的大力帮扶与亲情鼓励。

  后遗症发作,多亏健康扶贫的落实,使得繁重的医疗负担减轻不少;孩子读书,每年一千元的阳光助学,无时无刻不在温暖他们一家人的心;在江垭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修建的那条通往养猪场长达1.5公里的扶贫致富之路,每每不在提醒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还有,精神上的关心与问候,技术上的指导与帮助。这些的这些,全都是姚军华在被命运捉弄之后所得的宝贵馈赠。

  “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为党和国家减轻负担,是我们一家人的态度。今后,我将继续做好养殖业,将规模持续扩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解决一些贫困户就业的问题,用我自己亲身经验为其他贫困户做示范,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脱贫,走向幸福之路。”姚军华脸上泛着笑意,看着猪圈里嗷嗷待哺的那十几头小猪仔,目光深邃而坚定地说。

来源:红网慈利站

作者:唐纯姣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ww.clxww.com/content/2018/07/29/77158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