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房子在母亲去街上送侄女读书之后便很少有人居住了,那个常年为我们发光发热的火炕也是许久无人问津。回去之后,打开了旧房子的大门,正方形的火炕上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孤零零的躲在厨房的一角,仿佛一个走丢的孩子般在等着父母的到来。说是孤单也好,说是落寞也行,它这个冬季的宠儿到底在这几年里失去了它本真的模样。
原本的它,不是这样的。在之前的冬季里,它是最受欢迎的物品之一。每到秋季,不能说话的舅舅便开始着手准备过冬的柴火,山里的枯树、一截截的小柴、一个个玉米芯子,全都是这个火炕里的常客。天气稍微一冷,压在火炕上面的那三块木板便被母亲取下,火炕便能够彻底释放它的天性,在这个冬天为我们一家人贡献它的力量。
围着旧房子环绕一圈,火炕上面悬挂着的木板子还在,那是熏制腊肉的最佳场所。一到年边,最要紧的工作便是杀上一头老肥的大年猪,然后将那一块块的猪肉腌上盐,打上粽叶结,悬挂在火炕上面。一块、两块、三块......满满当当的猪肉挂在上面之后,火炕便不在显得孤单,开始发挥起了它熏制腊肉和见证母亲一年劳动成果的作用。这个时候,火炕代表的是生活的满足。
每到年边,便是火炕最热闹和最开心的时候。一到腊月,在外务工的亲人们便陆续开始返程回家,母亲这个时候的开心不亚于火炕。她总是在得知父亲和哥嫂回程日期之后,第一时间拿出苹果橘子等零食摆在火炕旁边,和火炕一起等着他们的归来。终于回来了,在他们洗掉一身疲惫之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都围着火炕说着一年的趣事,欢快的笑声不时的传出窗外,闪烁着红光的火炕也和我们一样,眯着眼睛抿着嘴巴偷偷的笑着。这个时候,火炕代表的是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还记得小时候最爱的事情之一便是在过年吃烦了荤菜之后,和侄女二人悄悄的躲在火炕边上,架起烤粑粑的架子,将母亲包好的里面包的有黄豆沫、红豆沫的粽叶粑粑放在架子上面烤。对于孩童来说,烤粑粑的过程是难等的,我们目不转睛的盯着火炕里面的粑粑,生怕错过任何它烤熟的细节。当整个厨房飘出粽叶香的时候侄女便一手接过叶子粑粑往嘴巴里送,那烫嘴的模样现在想起来都无比生动搞笑。我们一边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烤着大火,在心里和身体上都得了温暖的时候,火炕又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般充满慈爱的看着我们。这个时候,火炕代表的童年的记忆。
因为在基层工作的原因,去到和我家里一样的老百姓家里走访是常有的事情。自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以来,身为扶贫干部的我们一周起码有一半时间都在村里在农户家里进行走访,看见火炕的机会也由此增多。
在走访过程中,我看见了和我家里一样的正方形的火炕里面烧着的熊熊大火,看见了火炕上面挂着的满满当当的腊肉,看见了农户干净宽敞的享有安全保障的住房。也看见了宛如侄女一般大小的孩童满心欢喜的在火炕旁边烧着粽叶粑粑,那垂涎欲滴的模样可爱极了,看见了宛如母亲一般的妇女在火炕旁边摆满瓜果零食等待亲人的归来,那殷切期盼的模样亲切极了,看见了扶贫干部在寒冬腊月里依然雷打不动的每月一次走访,那悉心问候的模样感动极了。
还有,也看见了很多农户们并不需要再靠火炕取暖,他们有的烧电、有的烧炭、有的烧煤,还有的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了的农户甚至能安的起空调,他们的厨房里也不再是堆放着柴火和飘着满屋子的粉末,餐桌上也不在是一夜三餐的白菜萝卜,取而代之的是一尘不染的炊具和荤素搭配的营养菜谱......在这个冬季里,我看见的太多太多了。
侄女去街上读书了,父亲哥嫂和我都出去工作了,家里很少有人居住,火炕便又被三快木板子盖着,藏在了角落里,开始一年又一年的漫长等待。2018年又只剩几天,至阴历新年也不足两月,家里的火炕又可以活跃起来,展示属于它今年的风采了。
二十几年过去了,家里的火炕其实一直没有改变最初的模样,变的不是它,是我们。是我们享有了日渐臻进的生活,是我们拥有了光明富有前景的大环境,是我们坚定了大刀阔斧勇往直前的决心。
来源:红网慈利站
作者:唐纯姣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慈利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